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5 道试题
1 . 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2 . 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     )
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的学习之旅。
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
组织以多元种族和宗教为主题“新加坡和谐之旅”。
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

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
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
2024-05-13更新 | 329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指出,直到11世纪末,在意大利偶然发现的《国(民)法大全》的真本,才把沉寂已久的罗马法再次捧上了历史舞台。……当时意大利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罗马法的内容远比当时日耳曼国家的习惯法和封建地方法更适合作为现成准则,而且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平等观念也是十分必要的。这说明罗马法(     
A.保障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蕴含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因素
C.推动了人文主义进一步发展D.促使了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运动包罗孔多,但大致而言,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归纳有三:

1)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3)创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然而,比之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并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改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洋务运动期间相关领域的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太和元年三月) 李安世上疏曰: “窃见州郡之人,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代。三长既立,始返旧墟,庐井荒凉,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强宗豪族,肆其侵凌,远认魏晋之家,近引亲旧之验。年载稍久,乡老所惑,群证虽多,莫可取据。各附亲知,互有长短,两证徒具,听者犹疑,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欲令家丰岁储,人给资用,其可得乎!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帝深纳之,均田之制起於此矣。九年,下诏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摘编自《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人田”之历史动因。结合所学,说明唐朝“均田之制”下赋役制度的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朝面对“版籍多亡,田赋无准”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对明朝国家治理的作用。
2024-04-15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这一修改(      )
①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②收回了国家的关税自主权
③实现了全国关税的统一   ④适应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A.①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4-04-12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下列史料与康熙观点一致的是(     
A.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B.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
C.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D.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8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管理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投卷”与“公荐”的影响,唐代科举中请托奔竞之风盛行,而主考官与中举者之间也容易结为特殊的“座主”“门生”关系。宋代对于科举取士全过程的控制日趋严密,在各个环节上强化防范。考官的亲属、门客等另外组织考试,称作“别头试”;下层官员参加考试,也另行组织,称为“锁厅试”;考试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称之为“锁院”:自真宗朝始,各级考一律“封弥”“誊录”。

——摘编自袁行席、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孙中山具有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中,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于2006年开启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不适应的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就是落实政府行政职能、践行国家治理责任的战斗队,只有不断培育出更高素质的公务员、建设更高能力的公务员队伍,政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行政体系效能才能不断提高。

——摘编自贾海藏《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路径:科学化+法制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科举考试过程进行“强化防范”的两大环节,并结合所学,概述宋朝“科举取士”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之所以提出“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缘由,并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简述当下中国公务员考录工作所呈现的趋势及其发挥的作用。
2024-04-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从主观因素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最广泛地动员了⋯⋯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下列选项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南斯拉夫等国独立获得承认B.甘地开始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D.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反法斗争
2024-04-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十家各令挨报甲内,平日习为偷窃,及喇唬教唆等项不良之人;同具不致隐漏重甘结状,官府为置舍旧图新簿,记其姓名;姑勿追论旧恶,令其自今改行迁善;果能改化者,为除其名;境内或有盗窃,即令此辈自相挨缉;若系甲内漏报,仍并治同甲之罪。又每日各家照依牌式,轮流沿门晓谕觉察;如此即奸伪无所容,而盗贼亦可息矣。

——《王阳明全集·申谕十家牌法》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家牌法在基层治理上体现的特点。结合王阳明心学内容,简要说明他采取“姑勿追论旧恶,令其自今改行迁善”这一做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朝“保甲之法”的主要职责。“保甲之法”使保甲制与乡里制合一,结合所学,请从清朝赋税制度演变的角度说明其成因。
2024-04-08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