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17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确立的这一过程反映了(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2 .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材料二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代到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中心随着文明中心的转移发生了5次大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1540~1620年)→英国(1660~ 1750年) →法国(1760~1840年) → 德国(1840~1910年)→ 美国(1920年至今)。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近400年来,导致世界科学中心发生5次大转移的机制有5种:①文化的震荡;②社会的变革;③经济的快速增长;④新学科群的崛起;⑤科学家的集体流动。世界科学发展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理论。

——摘编自叶岱夫《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中心的转移》

(1)根据材料,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就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5次大转移中的任意一次,用汤浅光朝理论中至少3个观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预测下一个世界科技活动中心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4-05-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董仲舒不认同孟子、荀子等人的性善论或性恶论,他将人性比作是董政师,曾比作是丝戏缝。如同蔗和卵需要加工、孵化才能成为丝和懷一样,人性只有经过改造,才能臻于曾。这表明董仲舒(     
A.为封建等级秩序进行辩护B.背离了先秦儒学核心思想
C.发扬了孔子的人性主张D.重视对民众的外在教化
2024-05-13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     )
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的学习之旅。
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
组织以多元种族和宗教为主题“新加坡和谐之旅”。
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

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
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
2024-05-13更新 | 36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0年,世界所用染料的4/5是由德国制造的。1910年,德国拥有195家电气公司,资本总额达12亿马克。1913年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5.7%,仅次于美国。1900—1913年,德国的医药、照相器材、应用化学品也都驰名世界。由此可见,此时德国(     
A.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B.重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垄断组织加快了工业化进程D.军国主义政策导致生产集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古希腊“半真半假的陈述、虚伪的谎言或者恶意的人身攻击都是相当有用的。诸如现代法庭上的理想化的真正的证据在他们的演说中常常是缺乏的。反而,他们主要目的是在既定的时间里说服听众。”这反映了古希腊(     
A.居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B.民主的原则贽穿司法过程
C.陪审法庭执掌国家最高权D.民主监督制度的不健全性
9 . 人口迁徙不断改变着地区乃至世界历史面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代起,直到13、14世纪,可以概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在美索不达米亚东西两面都有来自北方的印欧人部落向南冲击。这一时期开始,在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都经历了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的入侵,这是游牧世界向农耕世界第一次冲击浪潮。公元7世纪,还有从亚洲西南角冲入农耕世界的属于闪族的游牧部族,这就是也精于骑兵作战的阿拉伯人。在出击后的一个多世纪,阿拉伯人占有了欧亚大陆包括北非农耕世界将近一半的地区,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随之结束。到了13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黑种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太平洋的少数岛屿上,蒙古种人聚居在中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种人集聚在欧洲、北非、中东和印度。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19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随着美国兼并德克萨斯,与英国解决俄勒冈的边界争执,以及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后向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大量移民,一些国会议员开始思考如何使这些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成为美国联邦永久不可分裂的一部分。建设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主张就在40年代被提了出来。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

西段工程于1863年破土动工,它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和内华达州一带,高山峻岭绵亘,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险。不少白人工人应聘后不久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入到筑路大军中。根据美国学者柯立芝所著《中国移民》一书的统计,太平洋中央铁路在建设高潮时,中国劳工占到90%,约9000人。这条铁路最艰险的路段,是由以中国人为主的工人修建的。

1869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美国大陆在经济上真正连成一片,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它预示着美国行将成为面向两大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移民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美国西部地区的崛起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第二次大冲击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5世纪到20世纪美洲种族分布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解释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背景。
(4)以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为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简述赴美华工的历史贡献。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强调,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选自2020-05-16“央视新闻”

材料二   2022611日是第十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11日,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旅局在光岳楼下举办“非遗游购节”暨2022年聊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开幕式活动。本次活动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着力“游览购物”与“体验互动”两大方向,为市民游客搭建感受非遗之美、参与保护传承、共享发展成果的多效平台。

——摘编自齐鲁新闻网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一直受到严重的威胁。你认为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2)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主题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2024-05-02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