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82 道试题
1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材料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古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古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合乎理性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黄洋《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等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三幅西汉初年地图,用红、蓝、黑三色于绢帛上彩绘军用地图,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彩绘军用地图。古代地图中大量的土地测绘图、地形图是国家征收赋税、兴修水利的工具。西周在分封诸侯时,经常会赐下地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割让土地,首先要献上地图。历代王朝绘制全国地图,都是国家大一统的象征。传统中国的舆图常被称为皇舆,其绘制往往由朝廷主导。在地图绘制时,中国往往会居于地图正中,占据主体位置。

——吴仰湘、周禄丰《史学入门》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根据实地考察和科学的测算绘制地图。到了18世纪,欧美国家地图的绘制水平大幅度提高。法国出现了三角测量法,使地图的绘制更加精确。英国利用海上计时器测量海上经度,完善了航海图的绘制。德国的印刷工发明的石板印刷术改进了正在成长的制图业。在此背景下,欧洲各国出现了诸多大幅、高精度的土地测量图和航海图。法国人绘制了国家地图集,精准地描绘了法兰西的领土,标注了清晰的边界线。到了19世纪,随着世界上所有西方人未知的地理区域被发现和征服,人类绘制出了完整的世界地图。

——赵伟、吴金娜《浅谈地图的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地图的用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地图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9-1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周代贵族的生活中,车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王侯重臣为彰显身份,伞盖总是寸步不离左右。周人认为,车厢底部的方木框象征着大地,圆形的伞盖代表着上天。两个车轮是日月的样子,二十八根伞骨是天上的星宿的数量。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代(     
①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 ②贵族阶层的礼制规定   ③宗法纽带的世袭绵延 ④兼并战争的持续不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9-14更新 | 19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决定职工工资,且鼓励适度扩大不同职工间的工资差距。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建成了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开始调整计划经济下的分配制度D.积极探索与实践经济发展新模式
5 . 汉代“表彰六经”,而实际流传的“五经”,因“三礼”和“春秋三传”各有传承,形成“九经”。唐代官方刻写的标准石经中收入《论语》《孝经》《尔雅》,形成“十二经”。进入宋代,强调心性论的《孟子》上升为经,“十三经”最终定型。“十三经”形成的历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顽强的生命力B.官方正统思想的世俗化
C.考据学对出版业的促进D.学术与政治的交互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福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社会经济水平息息相关。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各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构建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挑战。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此问题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一方认为过高的社会福利会加剧财政负担,削弱国家竞争力;另一方则强调适当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对于促 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某一认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9-08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至隋唐时期古籍辨伪的信息统计表

时期辨伪学者辨伪古籍辨伪方法
两汉12儒家经典:《尔雅》、《礼记》等4作者、文本、流传、佚文、比勘其他古籍、社会原因、政治原因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司马兵法》、《晏子春秋》等10
文学著作:《楚辞》
魏晋南北朝14儒家经典:《礼记》、《子夏易传》等4作者、文本、著录、称引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孔子家语》《管子》等7
佛经:《比丘应供法行经》、《居士请僧福田经》等若干
隋唐24儒家经典:《孝经注》、《归藏易》等15作者、文本、流传、著录、称引、比勘其他古籍、政治原因、常理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老子注》、《管子》等20
学著作:《李陵集》

——改编自苏金侠《汉代至宋代文献辨伪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至隋唐时期的辨伪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时段,围绕“古籍辨伪与文化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是由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发起参与的大规模国际科学合作活动。为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美苏两国政府积极支持南极科考和外层空间探测等相关活动。南极科考项目的推进促成极地科考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南极条约》的达成;争夺外层空间优势,引发了“太空时代”美苏的科技合作与竞争。

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在美国召开。这是冷战背景下区域知识生产与传播背后的权力分配与竞争博弈的典型表现。当时美国学术范式的影响力达到峰值,但又面临来自各方严重质疑和挑战;同时,美苏冷战竞争激烈、全球化现象凸显、第三世界国家意识觉醒。这次会议折射出知识权力的博弈:其一,传统东方学与区域研究尝试从不同路径重塑研究对象的博弈;其二,美苏之间力图填补“知识真空”,通过知识生产与传播来竞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博弈;其三,亚非学者抵制欧美国家试图借助知识传播重构新旧殖民主义的博弈。

——改编自史宏飞《冷战期间的美苏科学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地球物理年”为中心的考察》、张杨《冷战背景下的知识权力博弈——以1967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为个案的探讨》

(1)根据材料,概括冷战时期美苏科技文化领域竞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围绕美苏的科技文化竞争,以“国家·科技与文化·世界”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9-0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旧的天堂被打破了,《希伯来书》和基督教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人是名副其实具有伟大智能的生物,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思想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从而逐渐把宗教和教会撇在一旁,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

——整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作为知识阶层的精英、资产阶级的先锋,在18世纪积极领导和参与了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们都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深感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他们对自身的力量也充满自信。诚然,这些伟大的“哲人”们并没有结成一个政党,但他们的思想却通过其脍炙人口的作品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这股强大的洪流不仅为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而且还为新制度的建立扫清了多方面的障碍。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在打破“旧的天堂”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7—19世纪相关史实,以“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8-3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中初次使用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并提出了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思想。他认为欧洲强大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将国家主权从封建皇帝绝对掌握转移到“民族”手中,国家才能富强。这一主张有助于(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扩大维新思想的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2024-08-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