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票拟制度形成以来,阁票由宦官呈皇帝,皇帝应亲览亲批于章疏下发,但极难有一个皇帝做到这一点。“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取决于内监之批红”。为此内阁必须与宦官结成某种相容的默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形成宦官干脆自行票拟批答的局面。这反映出明代(     
A.政治运转出现失衡B.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C.皇权进一步被强化D.内阁丧失议政功能
2024-03-13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古代县级政区的沿革】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县分为一般的县和陵县、奉郊县。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道是设在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从晚唐开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军”在唐时属军事系统,只管军队,多设在边区。宋代“军”则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不仅设在边区,也设在内地。 “监”是宋代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管理机构,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很大,地方官无法兼管,故划出一定区域由“监”管辖。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县级政区的增长表

朝代

标准年份

县数

县级政区数

公元前8年左右

约1000

西汉

公元 140年

1314

1587

公元740年

1573

北宋

公元1102年

1234

1297

公元1582年

1138

1427

公元1783年

1290

14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演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并分析其变革的原因。
3 . 大虫皮制度是吐蕃王朝对有战功者赐以虎皮衣饰以施其勇,并授予“大虫皮”等称号的种政治制度。考古学家通过对敦埠、新疆出土的吐墓文书以及石窟壁画、题记等的考察,确定了该制度的创立时间不晚于尺带珠丹时期(704-755年)。这主要表明(     
A.藏族先民具有虎崇拜的传统B.历史事实的确认讲究证据
C.当时西藏已直属于中央政府D.历史研究须借助实物史料
2024-02-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94年,国家取消了户口以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实行以居住地和职业划分的户籍登记制度。1997年,国家逐渐放开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的落户限制。这些举措(     
A.推动了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B.实现了人员自由流通
C.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D.消除了城乡户籍限制
2024-02-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19世纪50年代以前,香港在国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19世纪60年代初,香港变成了北部和南部产品的交易中心,部分土货经香港出口。这种变化(     
A.引发了中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
C.规范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D.减轻了清政府繁重捐税的消极影响
2024-02-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税法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赋役制度改革。其意义不仅在于扩大了税源,使唐政府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同时有助于改变赋役负担不均的现象。两税法实行后,大批的隐户被查出,政府控制的户口由120万户增至310万户。材料强调两税法(     
A.是均田制的新发展B.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7 . 二战后,许多非洲国家在独立后更改了国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原名

独立后改名

原名

独立后改名

黄金海岸

加纳

象牙海岸共和国

科特迪瓦

比属刚果

刚果(金)

罗德西亚

津巴布韦

A.消除殖民主义痕迹B.彻底摆脱宗主国控制
C.掀起民族独立高潮D.重构适合国情的政体
2024-02-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生计模式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收入最大化”的外出务工生计模式;90年代,代际分工(老人务农子女务工)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21世纪初,“体面进城”的新生代留城生计模式。这三种“生计模式” (     
A.造成了农民收入显著下降B.反映产业结构变革的深化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D.导致了城乡二元体制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根据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超过6%的份额转移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达到14.81%,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大幅增加至13.1%。这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B.发展中国家正逐渐主导国际秩序
C.传统国际经济体系受到冲击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10 . 【近代中国的过渡性变革】

近代中国不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且社会变革急剧深刻。传统与近代之间的冲突融合、新与旧的杂然并存,一直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历史。1901年梁启超发表《过渡时代论》指出:“虽然,为五大洋惊涛骇浪之所冲激,为十九世纪狂飙飞沙之所驱突,于是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逐渐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民族,亦遂不是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故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当今学者马敏也指出:“由于近代中国一直滞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渡型社会中,因此,一种持续过渡性便构成了中国近代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所谓持续过渡性,是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演化的总趋势是朝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的目标靠近,但由于封建历史传统的巨大惯性力量和外来殖民势力的干扰,这种不断的接近运动又始终不能顺利完成,新社会的诞生陷于痛苦的难产与之相伴随的是长期社会动荡和一次又一次的历史反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请以“近代中国的过渡”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2-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