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2 . 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
2021-11-19更新 | 1419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大洲之间的关联是怎样影响这三大洲人口比率变化趋势的?
(2)据材料二,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2021-10-13更新 | 374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广海中学、泉港区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8次组卷 | 6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20亿美元,是2000年的78倍。中国对外投资几乎涉及了所有行业,从近几年海外投资的行业流向来看,对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均高于10%。中国对外投资范围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除对六大洲投资的绝对规模与相对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以外,热点国家(地区)的范围也明显扩大。代理出口、设立出口部、设立代表处或办事处成为全球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埃森哲《地平线2015中国商业洞察与展望》

材料二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加快的趋势,以及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储存和影响不断加深的过程;二是把经济全球化看成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对世界经济的支配和控制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共同遵守的经济规则,最突出的表现为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得到推广。

——摘编自黄卫平《经济全球化与变化中的世界经济规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上的表现。
(2)从材料二中提取“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0-07-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C.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2020-03-18更新 | 1291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二中学、晋江市第一中学、南安第一中学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及预测图

根据材料图片提取一个新中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2018-07-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福建省漳州市五中、龙海市五中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   1949—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
194920549281822121111721827
19501935027171612612321820
1951206473615273081911184
19522012243253313381232154
1953181143826329338644151
1954188144026328398546141
1955194144226328428556141
1956227154828337558556161
195722917442833758855617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1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耶稣会教士法鲁担任教育部长,提出《法鲁教育法案》,规定学校应完全服从教会;僧侣有充任教师的优先权。针对这种现状,法国著名的共和派领导人茹尔·费里率先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1882年3月颁布了《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免除公立学校、幼儿园的学费,免除师范学校的费用。还规定6—13岁的儿童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教育。为确保义务教育法的实行,法案规定,每个省都要建立男女师范各一所,其经费由地区支付,校舍建筑及设施和牧师工资由国库发放。

——摘编自梁金霞《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

材料二 190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请改革科举,清廷乃于1901年9月颁布兴学诏书,改书院为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张之洞等拟定的近代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分量仍很重。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1906年正式成立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于1912年至1913年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即“壬子一癸丑学制”,强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废除了读经课和不合民国宗旨的教科书,取消了进士出身奖励,确定了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筹办各级女子学校。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法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10 . 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城邦大约划分为100个市区,各市区按照大小比例选举出数目不等的候选人,然后从候选人名单中用抽签的办法确定实际上的公职人员。每人都有出任公职的平等机会,不至于集中在少数人。选举出的公职人员如果得不到公民大会的支持,就会立即被赶下台。
——《古代希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与法律思想》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城邦选举制度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   1832—1884年英国历次议会改革后选民人数变化表(万人)

—— 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 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英国选举制度的发展趋势,其中1832年后这一时段英国增加的选民主要来自哪一社会阶级?导致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作为现代选举制度要件的普遍平等的选举权原则,直接选举和无记名的投票方式等都因此次的普遍的实践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并深深扎根于乡村基层社会。……规定党组织、民主党派、选民或代表的联合提名权以及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与计票制度等选举运作程序与环节的规定……而却大都沿用至今。
—— 金子求《试析1953年至1954年基层选举的当代意义》
(3)写出1953年至1954年我国基层选举实践中所形成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分析这次基层选举为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构建了哪些基本框架?
2016-11-27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龙岩一级达标校高一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