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1867——1894年中国茶、丝的出口状况。对表中所列“大宗”商品出口变化趋势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年份出口总值/千海关两茶叶生丝
担数/担货值/千海关两比重/%担数/担货值/千海关两比重/%
1867—186958 0411 427 63632 52656.0450 27318 25031.44
1870—187466 7201 635 51235 15352.6962 01522 46833.67
1875—187971 3321 875 50834 39348.2273 29022 29531.25
1880—188470 8042 051 00732 23645.5369 03218 87526.66
1885—188983 4842 108 73530 87336.9876 66319 67723.57
1890—1894107 0831 744 25029 21827.2895 44425 79724.09
A.产业结构的转型B.民族工业的兴颓
C.自然经济的比重D.海外市场的竞争
2 . 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人们越来越相信历史发展具有某种“规律性”,并努力去探求这种“规律性”。在此过程中,欧美各国的历史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历史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大大加强,最终摆脱了昔日对文学、神学等学科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D.文学神学地位下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材料二   美国的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11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

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

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

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储备金。

材料三   人民币2015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多国家得以将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主要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有何意义?
4 .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021-05-12更新 | 937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4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有关二战结束后的格局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被美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取代
②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发展的趋势
③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国际格局已形成
④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并推动了整个第三世界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表所示为1980年至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组织以及地区GDP总值及比重变化(GDP单位:10亿美元)。这种变化反映出当今世界
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GDP占全球(%)GDP占全球(%)GDP占全球(%)GDP占全球(%)
全球11156100%23521100%33858100%66073100%
美国285726%596325%1025230%1499223%
亚太地区(西太平洋地区)232721%545423%924527%2016731%
欧盟380534%739531%891926%1702026%
A.世界经济呈均衡性发展态势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趋势
C.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欧洲D.全球化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古代中国,疾疫往往被认为是鬼神的作为或阴阳失序(疫气说)所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自办刊物中,微虫(细菌)致疫的解释日益增长,疫气说则呈递减趋势,鬼神致疫说则基本绝迹了。这些变化表明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医学知识B.鬼神致疫说已被医学界遗弃
C.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传统认知D.晚清政府重视公共卫生教育
2020-11-03更新 | 16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9次组卷 | 50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