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早期的罗马法律规定家父如果不想要新生儿,可以将其遗弃。后来法律对遗弃子女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到了公元374年法律完全禁止家父遗弃子女。从这一变化可知罗马法(     
A.结构体系日渐元善B.具有人性化的趋势
C.实施程序更加规范D.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2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中国确立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3-01-06更新 | 246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2022-03-29更新 | 3039次组卷 | 80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021-05-12更新 | 937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8世纪80年代的英国,人们穿的棉布马甲超过了羊毛和亚麻布马甲,围巾的质地变化也呈现这种趋势。1730年以前英国没有棉袜出现,而18世纪80年代毛绒袜和棉袜的比例是1:4。促进上述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过剩B.人民群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C.生产组织形式的更新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20次组卷 | 50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可能是战后第一位体会到时代已开始在变与西方影响之大的中国学者。时代在变,古代的天地人物,俱不同于今日,“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岂惟世事,物理有然。”所论激切,多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有“奇书”之称可惜其在中国所发生的影响,远不及在日本,具有莫大的刺激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世。”

材料三   《海国图志》《民报》、孙中山题词《新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奇书”指什么?魏源的什么思想“为时人所不能道、未曾闻”?举例说明在近代中国,该思想在实践中是如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态度变化的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和平政治取代战争政治,联结美苏同盟的纽带不复存在,从而使两国之间的斗争重新表面化和尖锐化……战后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为两国插手地区冲突提供了机会。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美苏两国都努力加强自身的力量和各自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集团,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两极化的发展和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国斗争表面化和尖锐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斗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信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政”“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粮《藏高乐主义论》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的冲突和危机……要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钭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及它会变成真正的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局势的一部分。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主要诉求。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平平…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

(4)根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

——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为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的力量亦趁势峰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无论在世界事务层面还是在地区事务层面,各种国际关系都在调整,处于各层次的国家都在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也随即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A.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B.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区域集团化对全球化有害D.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