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材料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1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刑、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一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颤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1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2019-06-05更新 | 74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山西忻长临康四校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A卷试卷
3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2019-01-30更新 | 3417次组卷 | 79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月历史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4 . 对“一国两制”介绍不确切的是                         
A.是邓小平在借鉴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B.在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按照“一国两制”构想进行的
D.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5 . 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  )
A.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B.推动了“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C.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D.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
6 . 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究竟解放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因“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B.“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7 . 1916年春,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说:“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曰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的主要目的是
A.批判国民的愚昧和落后境况
B.倡导国民革命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提倡民主思想启蒙民众
D.揭露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

8 . 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步痕。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1)就治理国家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以儒家、法家思想为例加以说明。

明清时期,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2)简述明清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发展?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3)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而儒家以孝弟二字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家族制度联结之根干,贯澈始终而不可动摇。使宗法社会牵制军国社会,不克完全发达,其流毒诚不减于洪水猛兽矣。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一九一五年七月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背景主张评价

儒家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批判儒家思想。

9 .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心思想是()
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
C.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
2017-08-22更新 | 66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平遥县和诚高考补习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月易错题目定时训练(1.16)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