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京九线是位于京广线、京沪线之间的南北铁路干线(如图)。1958年,铁道部提出修建从北京到江西九江铁路干线的计划,但因技术原因,导致计划搁浅。80年代,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出,将京九铁路延长至香港九龙,并力争在香港回归前全线贯通。经过多年修建,到1996年9月京九线全线开通。京九铁路的运营(     

①推动了南北运输进一步发展   ②得益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③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④密切了内地与香港地区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日内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由于发生了侵略与战争,19-20世纪以中、日、朝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历史充满了创伤。

材料一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主要内容(部分)

时间条约部分原文
1876《江华岛条约》“日本国人民在朝鲜国指定各口,如其犯罪交涉朝鲜国人民,皆归日本官审断。”
1882《济物浦条约》“日本公使馆备兵员若干备警事。设置修缮兵营,朝鲜国任之。”
1910《日韩合并条约》“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让于日本国皇帝陛下。”

材料二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1899年,中国和朝鲜签订了近代朝鲜历史上第一份对外平等条约《中韩通商条约》。

材料三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9世纪中后期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如图标识的地理位置是现在中国的省会城市,这些城市见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B.国共两党在②实现第一次合作
C.在③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在④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为了打破西亚地区对丝绸贸易的垄断,拜占庭帝国设法获取中国的养蚕技术和丝织品加工的工艺。至公元6世纪中叶,发源于中国的丝织业,从原料生产到纺织成品这一整套技术完全传入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区。这反映出(     
A.中国与东罗马有经贸往来的途径B.阿拉伯帝国是中西文化交流桥梁
C.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巅峰D.奥斯曼帝国影响东西方贸易往来
2024-06-01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梁启超曾论辛亥革命之因缘说:“国人种族观念之郁积、晚清政治之腐恶及威信之失坠、新思潮之输入等等,皆使革命有可能性,所谓因也;铁路国有政策之高压、袁世凯之起用,能使此可能性爆发或扩大,所谓缘也。”梁启超的分析(     
①注意到诱发革命的多重原因   ②着力从经济的角度剖析问题
③认识到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④忽视了革命党人的组织因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4-05-2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前后相继。尽管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但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企图实现统治阶级自我革新,然而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最终被异己力量所推翻。这说明晚清(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B.政局变动影响实现富国强兵的步伐
C.思想革新时机还不成熟D.改革推进要注重充分借助外部势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叛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州”,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萧瑀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太宗也明确表示“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太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秩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

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厌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矣;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

——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汉书》首倡“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称赞河间王刘德对文献校勘和辨伪的严谨治学态度。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好友往来于岳麓书院,书院“实事求是”的学风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1941年,毛泽东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知(     

①“实事求是”的初始内涵蕴含着经世致用思想
②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岳麓书院对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④中华优秀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2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大历史

材料一   “大历史”(big history)是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由西方学者在1990年代初提出的。“大历史”研究的出现,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首先,精密计时革命、DNA的发现、板块构造理论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等为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后冷战时代的趋势也有利于“大历史”研究的出现,比如全球化与环境保护等。与此同时,“大历史”研究也受到了很多质疑——如仅凭现代科学知识能够建构令人信服的宇宙史吗?对历史学家而言,以如此巨大的时间段来探究过去是不是有点不切实际?“大历史”研究能否成为一个明确的史学研究类型,还有待于在时间中去检验。

材料二

“大历史”研究的代表著作: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大卫·克里斯蒂安等著)
目录(节选)
1章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3章生命的出现
7章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欧亚大陆
10章迈向现代革命
13章未来的历史
(1)依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对“大历史”研究的认识。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的内在关联中,探究历史规律的“大历史观”应运而生……“大历史观”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赋予其时代的、民族的和学科发展的新内容,而不仅仅是历史认识领域时空的扩大或延长。它广泛汲取中国传统史学、外国史学(包括“大历史”在内的西方史学)的积极成果,使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大历史观”产生的背景。
2024-05-1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北宋时期,出身贫寒的王拱辰、欧阳修同榜登科,都被参知政事薛奎招为女婿。王拱辰的夫人病逝后,又由薛家动议“再娶其妹”。后来此二人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彰德军节度使等。上述二人的经历折射出宋代(     
A.高门士族世代把持官位B.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C.纲常伦理观念得到强化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升
2024-05-10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