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

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B.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
C.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D.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
今日更新 | 74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1069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今日更新 | 7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
今日更新 | 7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     
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
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今日更新 | 7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5 .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今日更新 | 8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6 . 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7日内更新 | 6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
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
7日内更新 | 86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

人物

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该表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
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
7日内更新 | 88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唐高祖要求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诸州总管、刺史向朝廷举荐人才。武则天长安二年曾一次授官“百余人”;长安三年,增“置员外郎二千余员”。唐中宗时期所谓“斜封官”多达“数千员”。在唐代的统治阶层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家世贫寒之人)占21.5%。由此可见,唐代(     
①阶层固化现象日益严重   ②科举制度缺乏社会基础
③选官用人机制尚需完善   ④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大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2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英国的儿童读物大多为礼节手册和训诫书,旨在用基督教教义教导孩子。18世纪后期,英国涌现了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家,他们往往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儿童的手段,以期将儿童培养成符合成人理想的人,因而作品往往是寓含道德训诫的故事,说教性强。19世纪,在道德训诫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多样、极具趣味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代表作品

类别主要作品塑造的儿童形象
童话类《金河王》《公主与妖魔》《北风的背后》《哈默林的花衣吹笛人》勤劳、勇敢、善良、诚实
苦难类《水孩子》《流浪儿》《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贫困、孤苦无依
探险类《捕鲸者彼得》《远在南美的大草原》《金银岛》勇于冒险、追求财富
知识、科幻类《蜡烛的故事》《时间旅行机》《摩若博士岛》《星际战争》热衷科学、追求真理
幻想类《爱丽丝漫游奇境》《荒诞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富于想象、滑稽怪诞

——摘编自钟雅璇《论十九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与游戏精神》

概括19世纪英国儿童文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024-06-14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