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11月,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议上讲到定息问题时说:“大资本家得的利息很多,怎么办呢?我们手里头的法宝很多,比如征收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过去我们都没有收,要收的话可以收得很重,把他们限制住,超过一定限度的为国家所得。这样一些办法,都可以成为政府手里的一种约束资本家收入过多和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19565月,财政部就税务总局报送的经过进一步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草案作出批复:关于准备开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中央决定此税推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再考虑开征。因此,准备开征的工作可以停止。但是,后来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计划被无限期地推迟了,直到1980年才恢复。

——摘编自刘佐《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索》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摘自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思考》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认识。
2024-03-3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0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党起初并非与议会相伴而生,而是伴随着中产阶级崛起、更好地与王权斗争演化而来的,此后政党团体进入议会。来自同一或不同政党且不会在选举中发生竞争冲突的议员所形成组织团体,使同一议会党团的党员在议会中的步调保持一致。为拉拢选票,党团改革设立了内部管理机构,如德国的监察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等。立法、监督、人事裁决、财政审议等,都属于政党团体的工作范畴,他们通过各种说服方法,甚至是金钱交换、政党忠诚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二战后,德国《基本法》《联邦议院议员法》等对议会政党团体的权利、薪酬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德国联邦议院成员行为准则》以确保公众可以随时获取关于每个成员的活动信息。

材料二:人大党组是中国共产党在人大的领导机构——常委会中所建立的核心小组。1925年党的四大在《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规定应组织党团;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机关党组;1978年后,人大党组制度重新确立。常委会党组负责审议立法规划后报请中央批准、按照规则完成向中央的请示报告任务。人大党组有义务监督好本单位的政治、纪律,并且在本单位起带头引领作用,实现党对人大工作领导,更好地服务于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颖《中国人大党组制度与英德议会党团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议会党团制度的主要特征,并简析该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西方议会党团制度,中国人大党组制度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代中国人大党组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4-01-14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40年某史学著作的目录摘编、序言摘编。

目录摘编

第1编“中原华夏文化之发祥”“封建帝国之创兴 西周兴亡”
第2编“军国斗争之新局面 战国始末”“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   先秦诸子”
第3编“大一统政府之创建 秦代兴亡及汉室初起”“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士族之新地位 东汉门第之兴起”
第4编“长江流域之新园地   东晋南渡”“变相的封建势力 魏晋南北朝之门第”“宗教思想之弥漫   上古至南北朝之宗教思想”
第5编“新的统一圣运下之政治机构”“新的统一圣运下之社会情态”
第6编“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   庆历熙宁之变法”
第7编“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社会自由讲学之再兴起   宋元明三代之学术”
第8编“狭义的部族政权下之士气   清代乾嘉以前之学术”“狭义的部族政治下之民变   清中叶以下之变乱”“除旧与开新”

序言摘编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

(1)材料反映了作者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2)材料内容对我们了解这部著作在当时的作用有哪些帮助?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04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帝国主义国家签约,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于1929年12月通过《海关进口税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7类,其税率从7.5%到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12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5月,再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向来占进口商品第一位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进口税率后,进口量锐减;印花布在1929年以后的六七年内,进口量减少了90%。1933年12月17日,公布倾销货物税法施行细则,并同财政部、实业部一同设立倾销货物审查委员会,调查涉嫌倾销的外国商品,规定对倾销最严重者,如布匹、煤、水泥等,实施反倾销税。

     ——摘编自宗玉梅、林乘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保护国货政策》

材料二   1930年由胡佛总统签署生效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成为美国历史上关税水平最高的关税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农产品和工业品的进口关税,“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其中50种由免税改为征税,对农作物原料的平均税率由38.10%提高到48.92%,其他商品的税率由31.02%提高到34.30%。此后,美国又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受通货紧缩的影响,从1930年下半年到1932年下半年,美国有效关税率提高了30.8%,进口价格平均提高9.9%,美国进口规模下降了40%,研究表明,其中22%缘于高关税。加拿大、古巴、墨西哥、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迅速跟随美国,提高进口关税。英属印度、秘鲁、阿根廷、巴西、立陶宛等国也普遍宣布增加关税。从1929~1932年,世界范围内的关税水平几乎提高了一倍。

   ——摘编自孙玉琴《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经济大萧条时期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税政策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3-03-23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研究的开山之作中提出,我国到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能有相当的成绩,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已向近代化走了好几步。蒋廷黻认为洋务运动的成绩在于开启了全盘西化的步伐,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44年,范文澜发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在1947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中,范文澜进一步将洋务派定性为经外国侵略者改造,适合镇压太平天国的新封建军阀,认为洋务运动的直接后果是加深殖民地化1954年,他在第九版《中国近代史》中再次强调:曾国藩是近百年来反动派的开山祖师……他的继承者——人民公敌蒋介石——把他推崇为圣人,以此来麻醉青年,欺骗群众……”这些观点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盘否定洋务运动定下基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琼敏《历史解释及对解释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蒋廷黻和范文澜对洋务运动评价的褒贬立场及主要视角。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位学者评价洋务运动的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两位学者的历史解释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2023-03-26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传统上所谓的“希腊化时代”是指在古希腊史上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至公元前一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言,一般认为它始于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公元前336一公元前323年),终于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伐,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分裂成由其后继者建立起来的诸多王国,它们是马其顿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等。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的治权、文明也广泛地普及到这一广阔区域,因而把由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些王国统称为“希猎化世界”,把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一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希腊化”一词为l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Droysen在其《希腊主义史》一书中首先使用)其后各国学者纷纷引用,于是相沿成习。但笔者认为这提法并不符合史实,且不谈马其顿王国,就东方各国而言,“希腊化”这一名词带有极大片面性,它完全抹煞了东方因素的作用。

——樊江宏《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再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希腊化时代”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7-15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8年英法战争时,英国为筹措战争经费,开征临时性质的综合所得税,但未能实现。1803年对拿破仑军队开战时,制定新的所得税法,1815年废止。1842年英国再度引入个人所得税,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时兴时废,直到1874年才成为固定税制。这一时期,西方各国也相继效仿开征个人所得税。进入20世纪,英国个人所得税仍与政府年度预算一样,需要议会每年以法案来确立。

——摘编自张艳霞、王方东《西方个人所得税法的起源及其发展》

材料二   1911年,为应对日趋恶化的财政状况,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后起草了《所得税章程》,但未能真正实施。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税条例,亦未能实施。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实行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个人所得税,但最终仍没有开征。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1986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初步形成三税并存的特殊格局。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全面改革个人所得税,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此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多次修订完善。

——摘编自赵仁平、杨瑞《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功能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个人所得税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过程,并指出其各阶段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个人所得税法的变迁,谈谈你的认知。
9 .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在北京举办辛亥革命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   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在1961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会词。周恩来在讲话中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二次   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198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工作过的人士、华侨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等出席会议。胡耀邦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特别指出,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和怀念,至今仍然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的精神纽带。

第三次   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家主席杨尚昆等出席了会议。杨尚昆在讲话中指出: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摘自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

第四次   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2011年。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说,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第五次   举行大规模辛亥革命纪念是2021年。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摘编自新华网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纪念辛亥革命的理解。
(2)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及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
2022-02-11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1912.2.12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以上三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材料四


袁世凯与各国公使合影。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不久,曾经明确拒绝孙中山的“五国银行团”(加了日本)随即放款2500万英镑

材料五   以下为1912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茂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

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

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2)结合材料四、五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

材料六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2021-11-1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