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仅限于上层人士和社会精英参与等弊端也比较明显。因此,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容得失的历史过程,遵循着其内在发展逻辑。实践证明,近代中国文化的最终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孙守敏《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进程加以简要评析。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 . 从英国领事与清朝官员交往的礼仪,探讨鸦片战争对清朝体制的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位于外滩33号,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纪建筑物,建成时间1873年。


上海领事馆是英国政府驻上海的代表机关,其职责是维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向本国公民颁发护照、向外国公民颁发签证等。

材料二   道光二十五年(1845),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决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屋及居留之用。”这片英人居住地也就是后来所称的英租界。

材料三   同治元年(1862),英领致上海道涵中有:

“历年以来,本领事馆与贵官廨(xiè官署)早经谅解,凡贵国官廨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理权时,须先经本领事同意。”

材料四   比如,对于笞杖这一中国传统刑罚,会审公廨在外国陪审官的影响下,使用就比较谨慎,从1878年4月1日到1880年7月31日的28个月中,仅在47个案件中责打人犯。会审公廨还变通枷号的办法,减轻木枷重量,将示众地点选在可避风雨之处,并允许受刑者回家吃饭、睡觉,第二天早饭后再重新枷号。这些都是在矛盾中变通、调适的结果。会审公廨规定适用西方律师辩护制度,无论民事、刑事案件,华人都可以聘请律师辩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栋建筑是英国驻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吗?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驻上海领事试图从清朝获得哪些权利?谈一谈英国人获得此权利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会审公廨和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相比,是有哪些进步?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群须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势亦无从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所以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女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的较量及互动。大致而言,自1844年第一所女学成立后,女学迅速成为一个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议题。所谓公开性,是指女学成为一个在由各种媒介所组成的网络之中被呈现的对象,从严肃的的报纸到以消遣为主的小报,从文字、画报到戏剧等等,诸如“国民之母”、“女英豪”、“女界现形”等言论、形象铺天盖地而来。所谓公开性,是指因女学引发的女性移民而导致的结果。很多接受家学或者学校教育的中上阶层女性,在近代民族主义和女学发展议题宏达叙述的激励下,迁移到女学尚不发达的地区——如从沿海通商口岸到内陆,从南方到北方等,成为女教习或者女学生。当她们穿梭往来于城市之中或城市之间时,也成为城市中引人瞩目的一道风景线,处在整个社会的凝视之中。
——《近代史研究》2013.第1期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曾使某些妇女离开了“室内”经济,投入到“室外”雇佣经济之中。随后,妇女便从公共学校的创办中得到好处,在这里她们能和男学生们一起接受教育。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1900年,只有一个国家的妇女在全国大选中赢得了公民权;到1950年,69个国家的妇女可以参加选举;到了1975年则是129个国家。今天,除少数几个阿拉伯国家(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南非——这里,占人口大多数的黑人男女是没有选举权的——外,妇女实际上在世界各地已拥有选举权。不过,20世纪上半叶,妇女还没有获得多少进入投票站的机会。更直接和更痛苦的事件如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使妇女的问题显得无足轻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铲除了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的宪法以及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中,都贯彻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并且特别注意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建国三十多年以来,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家庭生活中,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上造成的种种原因,男女两性的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法律上的平等到事实上的平等还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仍然是我国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
——百度网
⑴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原始社会女子有何权利,地位如何,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学产生原因和特点。
⑶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妇女权利变化。
⑷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当今妇女权利、地位现状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7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保杯”高三能力竞赛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来,随着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社会保障措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并渐趋完善。国家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多种社会力量有效地补充了政府社会保障事业的不足。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措施集中在只能保障人们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救济层次上。在历代王朝建立的前期,社会保障制度运行通常处于良好的状态,到了王朝的末期,尽管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更加完备,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伦理思想基础较为复杂,有儒家的仁义学说、佛教的慈悲观念、宗族观念等不同来源。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

       材料二   下表是西方部分国家现代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结构比较。

国别

受保人缴费占工资比率(%)

雇主缴费占工资比率(%)

政府的责任

英国

12.00

10.20

负担老年失业救助费用,承担医疗服务费用的85%,提供病假补助和生育津贴的一部分资金,承担家属津贴全部费用

德国

16.55

17.99

补贴老年项目的20%,负担生育津贴,弥补失业保险的赤字,为一些失业者提供补贴和救助,负责家属津贴全部费用

美国

7.65

12.35

承担老年贫困救助费用,为老人提供部分住院费或住院补贴,负担公共雇员的工伤费用,联邦政府负担事业项目的管理费用

——摘编自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并分析西方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可能面临的困境。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我国建设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2024-06-1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博物馆。从19世纪开始,议会出资以国家力量收购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藏品,将大英博物馆原有的勋章、自然和人工制品部拓展转化为东方古物、希腊罗马古物、钱币与勋章、英国与中世纪古物等部门。同时,国家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重要的公众教育机构,取消了严格的参观人数和参观资格限制,尽最大可能让英国的每个民众都能够便利地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或者学习,儿童和妇女也都获准进入大英博物馆阅览室,博物馆的受众慢慢由精英向大众转变,大英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教育空间。

——摘编自洪霞、谢小琴《从精英掌控到大众文化空间—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建松与功能转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爱国主义情绪在欧洲蔓延,欧洲各主要国家博物馆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西欧各国普遍成立军事博物馆。法国出现了“发现宫”、大众艺术和传统习俗博物馆等全新的博物馆类型,回避了文物或标本,而将物理、化学等纯科学引入到博物馆中。1925年对外开放的德意志博物馆同样以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实物为主要藏品。德国还建立了大量的地方博物馆,宣传当地的历史和重要文物,纳粹上台后将这些博物馆纳入政治宣传系统当中。苏联创立了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并支持地方博物馆的发展,突出博物馆为人民所有、为千百万劳动群众服务的宗旨,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博物馆活动的基础。

——摘编自陈京红主编《博物馆学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发展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后欧洲博物馆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材料一、二谈谈近代博物馆发展的经验。
2024-06-0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荀子继承了孔孟的幸福论,并进一步对幸福与物质、礼欲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注重幸福的内涵,包括:“成仁之道”的德性幸福;“以义制利”的道义幸福;“以礼节欲”的理性幸福。他指出人要实现真正的幸福:首先,要“化性起伪”,使人性在不断的自我更新中体会到幸福;其次,要“积善成德”,通过善德的不断积累促进幸福的不断增进;再次,要“学至乎礼”,通过“礼”规范人的德行进而保障个体幸福的实现:最后,提倡“国昌民福”,即人的个体幸福体验与个体赖以生存的群体有着紧密的关系。荀子的幸福观为当前我国构建幸福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摘编自袁晓娟《荀子的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对幸福问题论述是最深刻、最系统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某种完善的东西,个人的善固然重要,“城邦的善却是所要获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满的善”。处于战乱中的国家的国民是很少能够获得安宁幸福,因此,个人是脱离不了所在时代和社会而自谋福气。既然,个人的幸福与城邦息息相关,那么,城邦就有义务建设好城邦并让民众过上幸福生活。城邦建设中法律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是在健全的法律下成长的,就很难使他按受正确的德性。德性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社会制度、适当的职业、强壮的身体和一定数量的财富”同样不可或缺。在众多伦理德性之中,亚里士多德尤其珍视公正对于幸福的意义。

——摘编自冯骥《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荀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荀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给我们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0年,德国创立柏林大学,创造了一种体现大学教育的新概念,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自此,新型大学的指导思想和组织结构在德国迅速得到实施。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

—摘编自王亚平著《德国通史》等

材料二   1895年后,中国掀起书院改制的热潮。1898年,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也开始仿照西方学堂,分班授课,开设经学、史学、算学、舆地、兵法、时务等课,令诸生阅读《时务报》。1899年,改地图课为兵法课,增加军训和体操,朝着文武兼备的方向发展。1902年,书院改为两湖高等学堂,分习经学、中外史学、中外地理学、算学、理化学、法律学、财政学、兵事学等8门。两湖书院在清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之洞与中国近代教育》

(1)简析材料一中柏林大学建立的影响。
(2)分析材料二中两湖书院改制的原因,并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4-04-11更新 | 14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

——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

材料二   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

——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

材料三   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

——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11月,陈云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议上讲到定息问题时说:“大资本家得的利息很多,怎么办呢?我们手里头的法宝很多,比如征收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过去我们都没有收,要收的话可以收得很重,把他们限制住,超过一定限度的为国家所得。这样一些办法,都可以成为政府手里的一种约束资本家收入过多和对他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19565月,财政部就税务总局报送的经过进一步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草案作出批复:关于准备开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中央决定此税推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再考虑开征。因此,准备开征的工作可以停止。但是,后来开征个人所得税的计划被无限期地推迟了,直到1980年才恢复。

——摘编自刘佐《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探索》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摘自艾华《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思考》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认识。
2024-03-3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