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9 道试题
1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2010年美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位:%

年份

产业结构

1870

190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农业

21

17

7

4

3

3

2

2

1

工业

21

26

38

38

35

33

28

25

20

服务业

58

57

55

58

62

64

70

73

79

数据来源:库兹涅茨,1999;麦迪森,2003;米切尔,2002;Word Bank,2015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服务业现代化理论分析》

材料二: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服务业占的比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达到7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90%,美国接近80%。就世界服务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而言也达到了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达到50%左右。进入21世纪,美、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迅猛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世界服务贸易还会以较快速度保持增长,助力全球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韩岳峰《美国服务贸易特征模式研究》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905亿元增长到42703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0.5%,占GDP的比重从24.6%上升至51.6%;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8.4%上升至58.8%,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至2017年底,服务业已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体,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增税收占全部新增税收收入的比重的54.3%,是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型,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新引擎,谱写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擎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全球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谈一谈推动当代中国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2023-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朝廷认为官廪“九年之蓄”,不仅能“遇凶荒赈发济民”,而且可使“西(夏)夷北(辽)边,望而不敢近”。虽然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大大促进了粮食增产,但由于官僚、地主、富商大肆兼并和隐匿田产,官廪粮储常仅占总储量25%左右。除截拨漕粮、仓储赈粜、丰粮区“和籴”等救济手段,北宋朝廷秉承“取民有制,故民力常宽”原则,也以较高粮价承诺和减免流通税,劝诱商人依托运河网络,长距离贩粮至缺粮区。此外,相较北方从东南转运官粮为主的流通方式,长江以南的民间商品粮流通现象更为普遍。

——摘编自姜锡东、季发玲《北宋粮食储备与流通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等

材料二   邓小平曾指出:“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提倡科学种田,实行良种培育、土壤培肥、农业机械化等措施,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粮食储备机制;坚持“立足国内、全球供应”,允许外国粮食适度进口的同时,也鼓励中国粮食企业深化国际合作。经过七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年均增产158.3亿斤,用全球9%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

——摘编自韩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北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新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心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9718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

——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

材料三   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工业革命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代
广度亚欧之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16世纪扩展到美洲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
制度化金融中心数量少,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穷国的影响不断增加
分层通过一些小的中心组织国际金融;欧洲中心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贸易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贸易各处都有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后欧洲社会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并评析布雷顿森林体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金融、货币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衙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我国唐中期以前里、坊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024-04-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开篇为《劝学篇》,他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者“化性起伪”的作用,学习是人的素质和命运的决定因素。 荀子说:“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他还从博学、日省、专注以及学与思、学与行结合等方面介绍了学习的方法。

——摘编自王霞《中国荀子<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与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篇>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福泽谕吉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提出了“和魂洋才”的思想。其《劝学篇》陆续发表于1872-1880年,把向西方学习同救国图存有机结合起来。他提倡的学习是为了使人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助于培养独立精神,实现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认为“如国人没有独立的精神,国家独立的权利还是不能伸张。”

张之洞的《劝学篇》于1898 年问世。他认为“今日时局,惟以激发忠爱、讲求富强,尊朝廷、卫社稷为第一义。”他主张既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学问,又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学问,强调学习要循序渐进,一定要中学先、西学后的顺序。

——摘编自王天桥等《荀子、福泽谕吉、张之洞同名作<劝学篇>之学习观论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的学习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泽谕吉与张之洞学习观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学习观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
2024-04-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夏税、秋粮、均徭、里甲、雇募,一条总征之。使一年而出者分为十年,及至所值之年一如余年,是银力二差又并入于两税也。未几,杂役仍复纷然。故一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清廷在财政上实行“原额主义”,即中央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监察税收完成情况。中国缺乏对人口增长的正确认识,仅关注其带来物资紧张、物价上涨等结果,将维持原额视为“善政”;原额主义在当时水平低下的行政管理下满足了财政方面中央集权的要求……帝国的财政体系中存在两种并行的制度和收支:法定财政收入(正额财政),以及法定之外“或公开或私下的不明收入”(正额外财政)。国家分配给基层的经费,往往入不敷出,不得不用附加性、追加性课税来解决,“中饱”“陋规”等私下捐赠,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大财源。晚清之前,政府收支大体平衡。鸦片战争前,户部存银不足2000万两。1858年,户部存银仅5万两,难以维持各部运行。

——摘编自岩井茂树《中国近世财政史研究》

材料三   19507月,国家将房产税、地产税统一成房地产税,停止对薪给报酬所得税与遗产税的征收;把原有的1000多个货物税征税品目缩减至358个,还将原规定按5%的税率缴纳税款的纳税对象标准从全年所得额未满100万元者扩大至300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300元)者;同时,将累进税率的累进级数由原来的14级增加至21级,并规定全年所得额为1亿元者适用30%的税率。19509月,国务院决定新解放区按照每户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累计征收农业税。年收入低于150斤者可以享受免征农业税的优惠;超过150斤者,按照3%-42%的税率累进征收农业税。

——摘编自陈平花《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推行“原额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50年我国税制调整的方向,并分析上述税制调整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国家税收制度的认识。
2024-05-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种人才奇缺,科技工作更是如此。党和政府从思想到行动开始理顺并探索科研工作以及科技人才的管理方法。1949年11月1日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海外科学家归国,并且通过留学苏联、东欧等国家以及建立研究生招考制度培养新中国的科技人才。1952年中国收到了近5000种苏联免费提供的书籍,其中许多书被列入中国出版社的翻译出版计划,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之后高校科研机构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等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到1955年,我国科研机构达 840多个,科技人员增加到42.5万人。

——摘编自于飞《建国70年中国科技人才政策演变与发展》

材料二   美国始终把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不断修改和完善技术移民制度,在高等教育等领域积极招收留学生。在位法上对私营企业的科技研发加以鼓励和保护,公司和个人从事研发活动并加以商业化转换,可享受税率优惠。大批美国高校从政府、企业和其他渠道获得雄厚资助,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美国各界一直在科技人才发展问题上居安思危,根据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摘编自张谨《20世纪下半叶美国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发展科技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惩五代之弊,将重建礼制作为恢复秩序的重要环节。建隆元年,宋太祖君臣详定宗庙制度,厘定牲牢等级,恢复封禅、籍田等各项重要礼仪制度。开宝四年,太祖命刘温叟、李昉等人以唐朝旧典为基础,编修《开宝通礼》。太祖对礼官的出身颇为看重,选任时须“以诸道前资宾幕、州县京官、黄衣、诸司守选人充”,同时核查其出身、履历。因士庶之家车服多有逾僭,宋太宗下令对“冠服、居室、器用、车马之式”作出规定,后又厘定鞍髻、服带、头巾等制。雍熙二年,太宗获悉岭南有“不循教义,有亏礼法”的风俗,便下诏诸州长吏严加训诫,革除杀人祭鬼、病不求医及僧侣置妻等陋俗。太宗亲自书写《孝经》碑刻,以示重视孝悌之道。对于有孝行的个人则加以旌表,还在民间访查德业纯茂之人,推举入官。

——摘编自陈峰等《宋初两朝礼制的重建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现代立宪国家,无论君主共和,皆有政党。其投身政党生活者,莫不发挥个人独立信仰之精神,各行其是。……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共和思想流入以来,民德尤为大进。……袁氏称帝,冯、段诸公,竟不以私交废公义,唐、蔡、岑、陆,均功成不居。……国民党人,苦战余生,以尊重约法之故……此非共和范为民德之效耶?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新青年》第2卷第4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重建礼制的措施及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批判儒家礼义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礼乐文化的时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

——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

材料二   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

——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

材料三   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

——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