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佳阿宜诗》中写道“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B.选官制对社会风气的导向
C.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D.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2024-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时期,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奏请皇帝批准,把《易》《书》《诗》《礼》《春秋》等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此举在当时有利于(     
A.造纸技术普遍推广B.五经被各阶层认同
C.民众传承传统文化D.儒学复兴运动发展
2024-04-06更新 | 472次组卷 | 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县联合质检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归纳如下

序号地位陈述
1两宋文化直接影响了明清以来农耕区汉族性格的形成宋朝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高峰。如经学有汉学、宋学并称,文学涵盖词、诗、话本等,雅俗共赏;理学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统治思想,明清时随着理学的世俗化发挥巨大作用,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2两宋新兴的社会阶层奠定了元明清农耕地区基层社会的统治基础宋代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世家大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成为北宋的统治支柱;士大夫主体意识增强,在宗族建设、基层教化、社会救济、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两宋处于中国帝制时代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动期
4两宋是中国帝制时代社会经济区域和大格局分布的定型期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2023-12-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优质校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9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厦外石狮分校、泉港一中两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497次组卷 | 4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福建专用)
6 . 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
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
2023-05-21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204次组卷 | 33卷引用: 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777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