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71年11月16日,第27届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大会参照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精神,取消了台湾当局的观察员资格,当时我国决定不参加关贸总协定。1986年中国决定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这一转变主要是基于(     
A.国内经济体制的调整B.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
2 . 清代城市中的会馆和行会不仅向贫困的成员提供物资,还为去世的贫困同乡提供墓地。后来,这些组织逐渐发展到向城市提供慈善服务。从为同乡提供福利到关注整个城市的市民利益,这说明(     
A.商帮积极参与基层治理B.民间慈善机构的作用增强
C.民间力量促成社会和谐D.商人对城市身份认同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9年3月,美国国务院强调,促进东南亚与大西洋共同体以及其他“自由世界”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持续的目标。1955年初,艾森豪威尔呼吁建立一个亚洲经济发展总统基金,这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作为共同安全法案的一部分。这些举措说明美国(     
A.力图建立地区集体防御机制B.意在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承担起重建战后世界的责任D.积极缓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
4 . 以下是两则古代法律形成的资料:
资料甲公元前十八世纪,古巴比伦王国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汉谟拉比在位期间所制定的法律条文集,包含了各种法律规定和制度,涉及民
事、商业、家庭、犯罪等方面,成为古巴比伦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
资料乙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经过平民长期抗争,罗马元老院接受公民大会决议,整理罗马法律,刻在铜板上,公诸社会,是为《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以明文规范,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相关权利,也限制贵族的若干权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两者的共同特色,乃是法律的成文化与透明化
B.两者皆是因为平民的抗争,而导致法律的改革
C.《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最早的成文法典
D.罗马的法律改革,推动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
5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派总统府秘书长呈递大清太后一封国书,祝贺其诞辰,中华民国官员也前往贺寿。袁世凯正式就任总统时,大清也以皇帝名义祝贺中华民国国运昌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民国雏造,政府同意清帝维持原有尊号与皇室运作
B.此事纯属虚构,因大清已被推翻,并无皇帝或太后
C.袁世凯假借溥仪名义祝贺自己就任,为称帝作准备
D.保皇派与中华民国官员相联络,企图拥立溥仪复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世纪以后,东亚地区很难再见到印度和阿拉伯商人的身影,中国与南海诸国间的贡赐贸易也趋于衰落,葡萄牙和荷兰商人控制着香料贸易,西班牙人从事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日渐繁荣。这表明,当时(     
A.列强在亚洲的争夺日益激烈B.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C.各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D.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7 . “傅”是汉代中央在诸侯国设置的官职,下表是西汉时期部分“太傅”设置情况统计。据此可知“太傅”的设置是出于(     
   
A.推动儒学传播B.巩固国家统一
C.完善官僚制度D.强化地方治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知的未来?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但每一个周期与前一个周期既相似,又迥异。相似的是形式,迥异的是内容。未来真的不可知吗?

材料一   


   

——据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材料二        

经济浪潮历史阶段中心国家技术引领主导产业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1780-1830英国蒸汽机服装行业和能源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1830-1880英国钢铁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1880-1930美国电气化和化学制品公共事业和批量生产1929-1939年大蕭条
第四次浪潮1930-1970美国汽车、石油化工物流和人的流动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1970-2010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个人电脑和手机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第六次浪潮2010-?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
(2)材料二对经济波动的划分与材料一相互矛盾吗?请简要说明。
(3)材料一中1929—1937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符合真实的世界动态?请结合材料三做出解读。
(4)材料一中1948—1966年经济繁荣期,不同经济模式国家进行变革,请指出其可借鉴之处。
(5)材料二中“第六次浪潮”正在进行中,请你为这次浪潮写一份展望报告,名称为《可知的未来》。请写出报告中的“关键词”。
2023-06-04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英国财政权的转移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财政权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国,国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包括立法权、行政权、财政权等在内的国家的一切权力。
1199年“无地王”约翰几次不经过贵族和自由民的同意而征税,激起了大贵族的武力反抗,国王兵败。
1215年大贵族强迫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第12条规定:“除了国王赎身、册封长子为骑士或长女出嫁外未经王国大委员会(Common Council)的许可,不
得再强制征收任何免役税(scutage)或贡金(aid)”。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召开了由世俗贵族、教会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向各个阶层提出了不同数量的税款要求。各方代表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决定了各自应出的数额,最终与国王达成了一致,会议取得成功。
1297年爱德华一世签订了《宪章确认书》,征税须由议会同意即成定例。
1339年
1344年
议会两次拒绝支付国王所需要的款项,迫使国王做出让步,使其同意任命一个委员会监督国王的财政支出,审查国王的账目,防止浪费和挪用。
1380年上院首先准备同意国王征收16万镑补助金,下院以数额过大为由反对并减去了6万镑。
1485-1495
亨利七世召开了四届议会,国王为了进行对外战争和加强国内统治,多次提出征收动产税的要求,每一次都顺利地得到批准。
1628年议员们提出《权利请愿书》(Petition of Right),要求政治自由和保护私
财产,并请求今后未经议会的一致同意,民众不得被强迫进行任何捐赠、
贷、施恩、交税或承担类似负担。
1634年查理一世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宣布向沿海城市征收船税。
1640年“长期议会”认为船税案的判决无效,并宣布征收造船费的令状为非法。还宣布,未经议会同意而征收吨税和磅税为非法。
1689年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否决了国王的财政权,财政权最终由议会掌控。

——节选自[英]沃尔特·白哲特《英国宪制》;陈曦文、王乃耀《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研究》;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财政权的转移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4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6月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3—1957年,新中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说,确实比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还要艰巨。报社在这方面用的力量最多。21篇社论,有12篇是专对农民说话。如《帮农民算三笔账》。社论强调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农民的切身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宣传大道理,用算细账的方法使他们从眼前利益看到远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利益。社论按照这个路子,帮农民算了三笔账,即:党、人民政府和工人阶级在解放以来使农民得到利益的账;农民按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给国家,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好处的账;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互助合作,对各方面有什么长远利益的账。社论列举了大量不容辩驳的数字,列举农民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丝丝入扣,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引出农民很可以甚至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这种形式效果颇好。

——摘编自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请你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身份帮助农民算清这“三笔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日报》上述社论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