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06年11月,拿破仑发布柏林敕令,宣布“英国各岛处于封锁状态”,禁止和它们进行一切贸易,凡属于或来自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一切货物均将予以没收。他这样做旨在(     
A.防止英国社会制度的渗透B.遏制英国对法国革命的干涉
C.以经济武器迫使英国屈服D.取代英国成为欧洲大陆霸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世纪的欧洲,不少城市倾向于组成联盟或同盟,其中最主要的是波罗的海周边贸易城市建立的汉萨同盟,旨在保护它们在欧洲东部和西北部的贸易。这些同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     
A.各城市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B.联合反对封建贵族的压迫
C.王权无力为城市提供强力保护D.共同加强公共事务的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学界有人把新文化运动称作启蒙运动,并认为它和西方的启蒙运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却相反。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相反”主要表现在(     
A.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B.是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反思
C.以宣传民主科学为武器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1年9月,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并认为该约签订后“纵欲倚西人为声援,断不能转白为黑”,日本不会再侵犯中国的藩属朝鲜。这反映出他(     
A.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意识B.企图利用西方国家牵制日本
C.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野心D.力图借助朝鲜遏制日本侵略
2023-05-28更新 | 52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     
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意在应对(     
A.社会动荡引发的民户流动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迁移
C.经济重心渐趋南移的挑战D.藩镇割据造成的国家收入锐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注:1500165016501700年西班牙这两个序列并不是严格可比的,因为它们分别基于两个不同的基数。不过,我们认为可以像图中那样将它们准确地拼接起来。

——据【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

(1)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是欧洲四个主要的相互竞争的国家。上述材料能否作为研究四国相互竞争结果具有必然性的证据?请说明理由。
(2)结合图3,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04-28更新 | 34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人们往往需要不断地对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层次的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生的路,是越走越窄还是越走越宽?

19805月,一封署名“潘晓”,题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读者来信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信中写道

我今年23岁……过去,我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在我进入小学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而后愈演愈烈。……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寻求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观察着人们。……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的了……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

潘晓的来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有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亦有人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质”。讨论中《中国青年报》编辑部共收到6万多封来信,写信者有各行各业的青年、团员,也有不少成年人和老年人,还有香港、澳门和美国的来信。讨论持续了整个1980年夏天,到该年年底,才逐渐平息下来。《人民日报》评论员称赞这场讨论“把青年思想深处的东西端了出来,进行真正同志式的讨论,是感人至深的”。

——据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请你以当时《中国青年报》特约评论员的身份,以“反思与进取”为题,对潘晓来信引发的讨论写一综评,给“潘晓”们指明宽广的人生之路。(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28更新 | 36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4年8月4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17项战争法案。社民党主席等人解释到:“为了我们的人民和他们自由的将来……在这种危险时刻,我们不会置自己的祖国而不顾。”这反映出当时德国政界(     
A.极力鼓吹战争的正义性B.为发动战争不惜一切手段
C.意识到战争的重要作用D.对战争的复杂性有所预见
2023-04-28更新 | 55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