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023-06-21更新 | 7459次组卷 | 5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圣泽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3世纪,意大利水手们迅速地开辟了通向围绕欧洲半岛的各个海港的直接航线,他们首先通过征服君士坦丁堡深入到黑海沿岸,又战胜了大西洋的风暴和潮汐,到达了莱茵河口和泰晤士河地区等遥远的北方地区。意大利水手们的这一活动(     
A.直接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B.打通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C.有利于意大利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大西洋探险序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晋景公十二年(前588),“晋作六军”。对此,杨伯俊注曰:“晋原有三军,此时增置新中上、下三军,共六军。三军原各有将佐,计六卿,今增置新三军,亦各有将佐,增六人为卿”。新增的六人是: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雅、赵旃。其中多为赵氏、韩氏。“晋作六军”可用于说明,晋国当时(     
A.世卿世禄趋于解体B.晋卿势力不断膨胀
C.宗法体系逐渐强化D.军事实力空前强大
2023-06-01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英国史学家阿克顿在评价近代欧洲某历史活动时说:“(他)的完善个体准备应对等同于一种命运的紧急状态,他不依赖任何继承而来的东西,只靠自己的能量与资源,他几乎完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也不太关心生命的神圣性。”他评价的是(     
A.地理发现B.文艺复兴C.黑奴贸易D.宗教改革
2023-05-30更新 | 2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自动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它的推广却经历了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明19世纪早期;手纺机纺纱工组织有序,而且愿意就工资问题,或者是为保护他们对工作安排、进入条件等的控制而发动大罢工。1824年在海德发生了一次大罢江,直接推动了自动纺纱机的发明。1825年,曼彻斯特工程师理查德·罗伯茨发明了自动纺纱机。1851519日,他在向英国止议院特别委员会作证时说:“因为海德纺纱工人罢工的缘故,我造出了自动纺纱机。这场罢工持续了3个月,当时,为了能够让纺纱机自动运转,一整个棉纺业的代表团都在亲自等候;他们要求我将注意力转向纺纱。”

材料二   威慑1834年,爱德华·塔弗内写道:“自动纺纱机现在正迅速被投入使用,有其优势,最大的优点是,它已不再任由工人摆布。几年以后,卖力干活的纺纱工人联合体有什么样的蠢行,又受到了怎样的压迫,都将被湮没在历史深处。”

安装自动纺纱机的方案使纺纱工人面临威胁,棉纺业的雇主威廉·格雷厄姆给议会委员会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议会提问雇主回答
您是否知晓,有哪家棉纺厂由于工人联合的缘故,老板们正关掉旧机器,引入自动纺纱机?我们自己正在着手进行。
您会怎么做?会将我们每一台纺纱机都纳入。我们有几台纺纱机,适合女工使用。我们不知道是否能让他们适应自动纺纱机,如果可以,我们甚至会撵走女工,引入那些自动纺纱机。
这对您聘用的男工人数有什么影响?大概只有22人。
占多少比例?我们会解雇所有的纺纱工人,所有赚取过高工资的男性都会被解雇。

材料三   结局理查德·罗伯茨的成就立即受到了同时代人的赞誉。《曼彻斯特广告商报》谈到,当时的“成功……如此关键,甚至连那些熟悉这位发明家非凡才能的人都感到震惊。”但自动纺纱机的实际情况是,我们拥有了一个设备,并且对它寄予厚望,但它主要扩散到占行业总产出份额很小的生产过程(粗纱)中,50年之后才在该行业的产出中占据主导地位。

棉纺织业的相对工资(约1850年)。   

手工纺纱机自动纺纱机
纺纱工或看护人3530
大接头工1512
中接头工10_____
小接头工567
总收入65~6649

——以上材料均据【挪威】克丽斯廷·布鲁兰等《重说工业革命的经济史》

(1)马克思认为,自动纺纱机的发明“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纪元”。如把材料一、二作为论证这一结论的证据,应该如何使用?
(2)说明材料三从哪些角度反映了自动纺纱机扩散推广缓慢的原因。
(3)英国自动纺纱机的缓慢扩散发展历程,为我们重新认识工业化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历史启示?
2023-05-28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潮涌动——专业户

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的少数地区开始出现,1982年普遍增多,1983年迅猛发展。据当时的农牧渔业统计,全国农村专业户到1983年底已达农户总数的13.6%。到1984年初,已占农村总农户的1347%。1984年后专业户由城镇和厂矿周围向广大农村发展;由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向一般地区发展;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各业发展;由生产领域向供销、加工、运输、服务、文化,以及卫生、艺术等领域发展。据安徽省统计,专业户批发商项目达83种之多。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指出,专业户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珍惜和爱护。128日,《人民日报》在报道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时写道:会议认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必须认真执行发展各种专业户的大政策。

——贺耀敏等《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以“春潮涌动”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对专业户现象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设主义”   

之集体之个体
1911年《留美学生年报》创刊号介绍美国留学界情:形,强调"建设主义"是留美学界之一大特色。所谓"建设主义"有三重意涵:其一,留学生多修实用之学;其二,美国为"大建设之国",建设精神处处可见,在此留学不能不受此影响;其三,中国即将步入建设时代,铁路开矿政治法律,莫非建设事业。
1911年留美学界之专业统计
一、选修人数25人以上
通常大学科50人,铁路工程50人,农业38人,科学34人,矿业27
二、选修人数-1525
商业:23人,机器工程23人,化学工程19人,电学工程15人,理财15
三、选修人数515
法律12人,政治11人,教育10人,化学9人,医学6人,语言6
四、选修人数15
神学4人,哲学3人,音乐2人,牙医1人,森林1人,建筑1

——据朱庭祺《美国留学界》

1911年初到美国留学的胡适给好友写信道)弟初习农后以本年所习大干属文学,且自视性与之近,有改习arts(文科)之意,今则立定志向,不再复易矣。其故盖以弟若改科,必专习古文字,然此是小技,非今日之急。……“文学救国”今非其时,故不欲为。

——《胡适许怡荪通信集》

1917年胡适在归国日记中感叹)吾数月以来,但安排归去后之建设事业,以为破坏事业已粗粗就绪,可不须吾与闻矣。何意日来国中警电纷至,南北之纷争已成事实。时势似不许我归来作建设事。

——《胡适日记全编》

评述1910年代留美学界的“建设主义”。
2023-05-28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叠床架屋”

宋代本身的统治体制,在中国列朝之内缺乏先例,乃是“叠床架屋”、缺乏有机结构的官僚系统。宋代的文官,凭着“差遣”担任指定的工作,大多数官职都是由带着其他官职的人员出任,而那些官员的本来职务,却是由另外一些被“差遣”的官员处理。此外,大多数职位不仅只有一位官员担住职务,同时会有别的官员以“同知”“通判”这一类的名称,与本来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在各路以及路下的州县,都有直接由中央管辖的单位派驻,还有分别管理财政、司法、教育、军事的各种官员。但是,这几个单位之间,并没有一些协调的地方主管。

——据许倬云《说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叠床架屋”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05-28更新 | 54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图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和服装世界市场占比情况。当时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描绘成侵略者;纷纷抱怨市场混乱并加强对市场限制。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A.触及到发达国家根本利益B.改变了经济旧秩序
C.基本上局限于轻工业领域D.遭受不公正的压制
2023-05-28更新 | 49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欧洲最著名、讨论最广泛的书籍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完成的《一九八四》。该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     
A.孤立无助心态B.反战情绪C.悲观主义情绪D.反苏倾向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