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史学探究: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回答三种除文献史料类型之外的其他类型史料。
(2)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2024-02-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景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官僚机构的变化与社会发展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外交事务主要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或两江总督兼任,专门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

1862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大臣由皇帝指派,其职权范围主要是管理外交,并经管通商、海防、军务、关税等事务。其下属的南洋大臣、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兼任。

1901年,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制为外务部。

1903—1905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打破了自隋唐以来传统的六部建置。

1906—1911年,进行官制调整,设吏、学、民政、度支、农工商、陆军、法部、礼部等部,后增设海军部。以上各部成为以后北洋政府国务院政府机构的基本框架。部下设司,司下设科,完成了近代体制的改革。


以“近代社会变迁与政治变革”为视角,解读晚清时期政府机构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6-30更新 | 4285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1976年,江西省新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5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政治的完善B.铸铜技术的进步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中原文化的扩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甲午中日战争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而双方现代化的程度决定着战争的结果。

项目中国日本
陆军实际参战部队10余万24万余人
枪械装备率85%100%
兵役制度佣兵制义务兵制
后勤保障无成熟兵站体系完善的兵站物流系统
军队医疗军中无明确的卫生医疗编制军中各级均设军医部
情报收集无专门情报机构发达的谍报网络

表格是某学者为说明阐述观点搜集的一个方面的材料。你认为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请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19世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抨击西方对中国进行侵略“其势日逼、其患日深,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有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并呼呼“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此思想
A.代表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认识
B.直接指导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
C.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
D.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一致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7 . 某经济学家曾这样描绘某国的经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的是发展经济.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以下不是材料中所指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A.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
B.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D.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
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
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
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
2018-12-03更新 | 3223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属密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迫于沉重的人口压力,大批破产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政府发给路费、耕牛、种子等并免征赋税。甘薯、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城市工商业进一步繁荣,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流民的垦殖方式十分原始,开辟农田采用撂荒式农业,砍伐林木也是不间株,只伐不植,破坏性开垦引发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泥沙淤塞和水患频发。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材料二随着经济发生巨变,新问题也层出不穷。狄更斯描绘兰开夏郡的焦煤镇:“一片不自然的红色与黑色,像生番所涂抹的花脸一般……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无穷无尽长蛇似的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冒出来”。泰晤士河“已变成伦敦的公共污水沟。每天大量令人作呕的混合物随水而入,而这水就是欧洲最文明之都居民的日常饮料。”随着农村人口涌向经济发达区,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一些工商业发达城市居民的疾病和体质恶化也日益严重。此时“自由放任”之风盛行,“藐视市政当局和嘲笑地方利益已成为一种风气”,以致市政议会及官员们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迟迟未起步。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流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国经济出现的相似趋势,以及英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10 .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7-04-21更新 | 26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