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考古发现表明,在3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这里,将它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开始在这里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这里”是指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 . 1971年,在呼和浩特发掘的汉壁画墓中有女子采桑图;1972年,嘉峪关东四十里的戈壁滩上东汉砖墓内亦有大量反映蚕桑、丝绢及纺织工具的彩绘壁画。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汉代(  )
A.西北地区的蚕丝业有所发展B.河西走廊是丝绸西传的通道
C.对西北边疆的经营管理加强D.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模式趋同
3 . 据考古发掘,在下图所示的河南开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中,发现了不同时期的遗迹遗存:北宋堤岸承压着明代桥体,明代道路之上有清代车辙。开封“城摞城”奇观,反映了中国古代(        
A.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B.建筑风格的演变历程
C.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D.城市文明的演进历程
2023-02-12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B.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D.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是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的一座北宋古墓中发现的瓷器胡人牵马俑,图中的男俑有着典型的波斯商人的脸型和装扮。其可以用来佐证北宋(     
A.陆上丝绸之路的突破B.景德镇成为中国的瓷都
C.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D.陶瓷制造技术达到顶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兽葡萄镜是唐代著名的高浮雕铜镜,也被称为海兽葡萄镜,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出现。其形制以圆形为主,少量呈方形和菱花形。由瑞兽纹样和葡萄纹样两种纹样组合而成;瑞普葡萄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圆钮,分成内外两区,内区主要为少量瑞兽环绕镜钮奔腾,瑞兽之间为葡萄的枝叶果实,外区主要为呈缠绕状态的葡萄藤蔓。第二种为典型的瑞兽葡萄镜,多兽钮,内区数只瑞兽竞相嬉戏,攀缘葡萄枝蔓,画面虽被分成内外两区,但内区的葡萄枝蔓沿着中央的分割圈一直延伸到外区,外区的葡萄蔓枝间也穿插分布着一些花鸟走兽之类的纹饰。瑞兽葡萄镜有着"多迷之镜""凝结了欧亚大陆文明之镜"的名号。它的纹饰结合体现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加之《博古图》里称之为"海马葡萄镜",更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这些纹饰是如何发展的?有何寓意?它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成了唐镜中研究最多的课题。

——摘编自董俊凯等《从瑞兽葡萄镜中看唐代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观察如图,并阅读下面简介。


名称∶八瑞兽葡萄铜镜

尺寸∶直径24.8厘米,缘厚2.2厘米,重3372

年代∶盛唐

出土地点∶宜阳县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概述瑞兽葡萄镜在唐朝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概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瑞兽葡萄镜在东西方的交流互动,还需收集哪些材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从南到北流行将身体严密包裹起来的“深衣”,但深衣的具体形制以往并不清楚;如下图,通过现代考古,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准确的深衣式样。据此可知(     

A.出土文物具有鲜明地域文化差异B.考古学能为了解古代社会进行补白与深描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D.对古代社会的认知只能依赖于文献的研究
2023-05-12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8 . 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印尼所属海域打捞出“黑石号”沉船及几万件器物。如图1左部铜镜铸有铭文/唐乾元元年(758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图1右部瓷碗上铸有铭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据此可知,唐代
A.中华文明海外影响扩大B.政府鼓励对外经济交流
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东南亚是主要贸易对象
2021-10-19更新 | 43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9 . 下图是1953年考古工作者从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发掘出的一枚铜制印章,卧羊钮,钮和印座之间有孔,可穿绶佩戴,印面有五个阴刻篆书“汉归义羌长”,应是汉朝颁发给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首领的印章。该文物有助于研究汉代的

图 “汉归义羌长”铜印
①民族关系②对外贸易③篆刻艺术④行政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组中国古钱币。


图1: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发现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一面有汉文篆体“五铢”、一面有龟兹文字,或“五铢”汉字与龟兹文字同铸于一面,又称为“汉龟二体五铢”钱。

图2:考古人员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实际重量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计量,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

图3:近代以来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不断有永乐通宝的大宗发现。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图3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