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 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 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 其中宋钱占 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

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 28 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 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 23000 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 22925 枚,而北宋钱币就有

20618 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 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 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 “(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

(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距今约5300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分布密集的墓葬以及祭坛、祭祀坑、积石圈、房址等重要遗迹,出土有大量精美的玉器、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由此判断,该遗址(     
A.处于原始人群的历史发展阶段B.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依据
C.是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遗址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3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4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以前的青铜器以礼器为大宗,而且主要是王室、王臣铸造的礼器。随着王权衰落、诸侯国兴起,大小诸侯国纷纷铸造礼器,诸侯、卿大夫以至家臣铸造的青铜礼器骤然增多。这期间姬姓、姜姓大国的青铜礼器有大批发现,一些“庶姓”小国如邓国(曼姓)、都国(允姓)、邾国(曹姓)的礼器也有不少发现。到战国时,青铜日用器物如釜、铜镜、带钩等迅速增加,还出现了较多青铜农具和青铜建筑饰件,青铜器的使用逐步突破贵族礼乐的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与此相关,分别以晋国、楚国、秦国为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原、南方、西方青铜器系统。

材料二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入围项目中,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入选。出土了一套编钟,其铭文极具价值。芈加编钟铭文“帅禹之绪”“以长辞夏”,是继秦公簋、叔夷镈、幽公盟等传世青铜器之后,第一次经考古发掘出土的记载夏和禹的青铜器。


——摘编自路国权《考古写历史·东周谱新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发展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的青铜器及铭文的史料类型及史料价值。
5 . 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战国墓葬出土了铁犁、铁锄、铁铲、铁斧、镰刀等铁器90余件。有学者认为,这可为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铁器提供实物证明。这说明,战国时期中原地区(     
A.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B.冶铁技术已经领先全国
C.农业耕作效率得到提高D.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
6 . 《大唐西域记》记载,东汉时期,丝绸技术通过和亲传入西域于阗,然而这场和亲在官方撰修的史书上并无记载。20世纪90年代,新疆楼兰出土了一件平纹纬锦,考古学者进而推断出丝绸技术传入西域的时间为公元3世纪。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技术传入西域不晚于魏晋时期B.考古材料无法证实文献记载的真伪
C.官方撰修史书比民间记录更有价值D.古代文献是认识历史最可靠的资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东,出土了陶器、骨器、植物标本等6000余种。其中胡桃的出土打破了胡桃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粟的发现把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00年;家鸡骨的发现修正了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的定论。由此可知
A.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
B.考古发现可以修正人们的历史认识
C.考古发现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真相
D.通过考古发现印证的才是历史真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考古研究表明,距今5000—3000年左右的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雕像相似;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大量来自于印度洋的环纹贝以及东南亚的象牙。这说明三星堆文明
A.源远流长B.以农业为基础C.高度繁荣D.与域外有交流
9 . 看图释史

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社会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石器时代各类遗址、遗物为我们测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依据。



(1)看一看图中所示陶器形制及出土地点,揭示了哪些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
(2)想一想上述考古遗址中的陶器形制各具特点,这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021-11-09更新 | 1337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福建历史高考真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