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部分统计数据。这组数据可用于说明(     
年份国际小麦价格(美元/吨)国际玉米价格(美元/吨)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个)
199620015026
19981008043
注: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A.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B.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C.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D.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2022-12-12更新 | 32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3 . 社会结构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政治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交往和商业经济的发展,绝对王权国家采纳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各国君主需要一批富于生气的新人来充当推行者,或者是由于王室国家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只得靠卖官鬻爵来弥补财政亏空,在欧洲各国都出现了一批出身市民和资产者的人士进入贵族阵营的现象。而一部分贵族转而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以获取较多的利润,出现了贵族资产阶级化的趋势。至于在法律、政治和文化观念上彻底摧毁等级制度的任务,则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

——摘编自沈汉《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中古到20世纪》

材料二   新兴的工业家不但在经济特征上,而且在社会特征上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工业家——手工工场主。被统治阶级的面貌也随着工业化进程被彻底改观。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所有的城市、乡村破产者忝列其中,从长远和整体利益来看,他们是一致的——需要共同反对资本对他们的经济剥削以及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材料三   19241970年英国财富在各部分人中的分配比例表

192419301951195619651970
上层1%57.7%40.9%31.9%28.2%
上层5%80.1%66.7%56.8%54.0%
上层10%87.9%77.6%70.3%65.4%
上层20%93.6%83.6%85.4%81.5%
下层80%6.4%16.4%14.6%18.5%
注:表格中百分比均指成年人口的百分比

——摘引自鲁宾斯坦《英国的财富与不平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后期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及成因。结合所学,写出1789年法国颁布的有利于“摧毁等级制度”的文献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兴的工业家”出现的根本推动力。19世纪中后期,为反对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第一次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分别是什么?
(3)能够运用表格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分析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并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评析。
2023-09-11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真题分类汇编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面是1876-1912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占非洲大陆面积的比例(%),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比例
1876年10.8%
1885年25%
1900年90.4%
1912年96%
A.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C.列强在非洲的利益冲突缓和D.武器和交通取得巨大进步
5 . 阅读“苏联与美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比较”(美国数据为100%)。由此可推知,苏联(       
A.工业结构并未出现明显的优化B.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
C.戈尔巴乔夫改革一度成效显著D.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
6 . 下表数据来自《全球通史》,此时间段英国财富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英国资本总额/万英镑
A.积累速度加快B.海外掠夺暴增
C.工业革命促进D.对外战争获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中数据变化取决于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
B.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的精神力量
D.国际局势总体和平稳定营造的良好环境
8 .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英、法军队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原来的后备和战勤部队不得不调往前线参加战斗,后勤服务和供应人员严重不足,英法政府便从中国招募劳工为战争服务。据资料统计,先后到欧洲一战战场服务的华工有13万多人。中国劳工总的任务就是为战争服务。具体工作有运送弹药、输送物资、埋葬尸体、救护伤员、修筑铁路、架设桥梁,以及挖战壕修工事等,工作任务繁重,每日劳动时间很长。在两三年的战勤服务时间里,13万多的华工伤亡了三万多人。他们为协约国在一战中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战争结束后,许多华工佩戴着欧战协约国颁发的胜利纪念章回到家乡。

——王学坚《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贡献》

材料二   如果把“一战”比作影响深远的大灾难,“二战”就是灾难的顶点。“二战”造成了欧洲文明的完全崩溃,标志着在“一战”中成形并导致后来20年间欧洲不稳定的各种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终极冲突,成为重塑20世纪历史的决定性事件。……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

——摘自(英)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91949)等

材料三   如果说从冷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重要教益的话,那就是:单边军事干涉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利益,而开放国界、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则全体受益……冷战仍然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上述路线,如果我们听凭奉行全球干涉主义政权的摆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文立安《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1)说出1916年英法军队在西线参与的伤亡惨重的两大战役名称。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贡献。概述“一战”对中俄两国革命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2)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以德国为例,说明“二战”如何对欧洲进行政治“重塑”?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
(3)概括提炼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并结合20世纪后半期的历史对这一观点进行合理阐释。(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9 . 根据1934年1月中央苏区对江西、福建、粤赣三省的统计,在2900多个乡中,有小学3000余所,近9万学生接受了免费义务教育。这些学校(     
A.巩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B.传播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C.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D.带来了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
10 . 近代企业家张怿伯(1884—1964)在家乡江苏镇江沦陷时,曾悲愤地记述道:“十余万人的镇江,全城家家户户,没有一家不被破坏,可谓无家不破,无室不空,其数目无从统计。”这一记述可以用于说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的罪行B.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日本全面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D.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经济危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