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大一统”,并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辩”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整理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所进行的改革并简述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大一统”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2024-04-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 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请你谈一谈,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应该如何应对?
2024-01-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美、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

——摘编自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2和必修3

材料三   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比较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变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文”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平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婢,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并分析其制定的主要原因,简要列举新中因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种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种主张“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三种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摘编自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它们或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或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或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或成为新教的工具,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的英汽机不仅可以用作提水,还可以带动机床、织布机等,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伦敦、曼彻斯顿等工业城市逐渐形成,英、法、美等国家也逐渐成为工业国家。此外,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运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它不仅可以提供文件传输、聊天等服务,也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提高了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了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完成很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但网络也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描绘的“四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到了明朝后期,一些思想家又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北宋掀起“儒学复兴”和明朝“提倡个性自由”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22-06-0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二)
9 . 秦慕阳同学以”思想的力量”为主题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赞扬人性、人的卓越能力以及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人的自我创造,人的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也纷纷被提了出来。神的作用、神的权威隐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讴歌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王小侠《西方文化史论》


材料二 经过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民族意识和熏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发生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为民族利益反抗民族敌人的政治斗争。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独立是它的主要内容。德意志民族同罗马教廷矛盾日益激化,是它爆发的主要原因。

——摘自修海涛《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材料三 启蒙运动部分思想主张逻辑示意图

中世纪启蒙时代
国家权力起源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主权归属主权在君(①)
权力分配君主专制(②)
人权学说等级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据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整理

对法国来说,启蒙思想培育出整整一代革命家。在未来的革命中,几乎所有政治派别的活动家都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同时,启蒙学说也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反封建意识,为未来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体观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什么?指出材料地图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写出字母),并说明发源于此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2-01-04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台湾……)

材料三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此后几十年,台湾海峡像一道鸿沟,隔开了两岸骨肉同胞……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请思考材料一说明了什么?19世纪90年代日本对我国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请问这一条款对中国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指出,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九二共识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2020-12-3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