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宏观调控领域,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对经济的干预,将国家调控和国际协调结合起来,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各国适当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市场干预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引发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结构领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连锁反应,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社会结构出现多层次化现象。福利国家领域,政府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但是弊端明显;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政府公共开支,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平衡。社会运动领域,出现了黑人民权运动,妇女平权运动和学生反战运动,这些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编自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

(1)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井冈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了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群众工作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对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简析其创建的意义。

材料二   1940年,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到1941年,边区18个县的选举中,共产党员平均只占19.8%,国民党员占4.9%;无党派人士占75.3%。其他敌后根据地也都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普选。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简表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资金。当时唯一可以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是,接受者们即封臣们倾向于地产当做私人领地来管理。(后来)政权转到了封臣们手中;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为私有财产。这些强有力的封建主再把他们的土地分成更小的封地,分给那些依靠他们而不是依靠国王的追随者。封建领主和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封建领主提供封地以外,还应提供保护;而封臣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服一次兵役,通常约40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要把西欧与同时期那些刚刚部分步入文明阶段并且变革也同样迅速的社会相比。欧洲的统治局面与非洲的局势相近,尤其是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日本可以说是与欧洲同期的唯一一个封建社会。而在对外扩张的兴趣上,西欧要比日本大的多,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明证。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背景,并分别说明封君和封臣的权力和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日本政府在封建社会时期对外扩张的史实。试以10-12世纪日本的相关史实,从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秩序维护、制度保障方面说明欧洲的统治局面“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
2023-09-15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联盟高中2021-2022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调研检测历史试题(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四等人制”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以往的历史著述中被广为论述,如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第三十五章第三节“元代之政治情态”中,称“第一最著者,为其政治上之显分阶级……依种类分为四等。”但近年来,中外一些学者从具体史料出发,对“四等人制”提出质疑,如刘晓认为:“‘四等人制’从未见诸任何元代官方文件……只是后人将元朝相关零散规定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假设。”对此,最为准确的解读是(     
A.元朝“四等人制”已被广为接受,刘晓的研究多余
B.钱穆是近代著名的历史专家,其观点更具有权威性
C.历史的研究往往见仁见智,两种说法各有其道理
D.“四等人制”的真相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考订
6 .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英、法军队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原来的后备和战勤部队不得不调往前线参加战斗,后勤服务和供应人员严重不足,英法政府便从中国招募劳工为战争服务。据资料统计,先后到欧洲一战战场服务的华工有13万多人。中国劳工总的任务就是为战争服务。具体工作有运送弹药、输送物资、埋葬尸体、救护伤员、修筑铁路、架设桥梁,以及挖战壕修工事等,工作任务繁重,每日劳动时间很长。在两三年的战勤服务时间里,13万多的华工伤亡了三万多人。他们为协约国在一战中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战争结束后,许多华工佩戴着欧战协约国颁发的胜利纪念章回到家乡。

——王学坚《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贡献》

材料二   如果把“一战”比作影响深远的大灾难,“二战”就是灾难的顶点。“二战”造成了欧洲文明的完全崩溃,标志着在“一战”中成形并导致后来20年间欧洲不稳定的各种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终极冲突,成为重塑20世纪历史的决定性事件。……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被战火摧毁的幻灭的欧洲,匍匐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之下。

——摘自(英)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91949)等

材料三   如果说从冷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重要教益的话,那就是:单边军事干涉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利益,而开放国界、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则全体受益……冷战仍然是一个令人警醒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上述路线,如果我们听凭奉行全球干涉主义政权的摆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文立安《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1)说出1916年英法军队在西线参与的伤亡惨重的两大战役名称。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劳工在“一战”中的贡献。概述“一战”对中俄两国革命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2)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以德国为例,说明“二战”如何对欧洲进行政治“重塑”?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巨大影响。
(3)概括提炼材料三作者的观点。并结合20世纪后半期的历史对这一观点进行合理阐释。(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往,外国人常说,中国是个贫油国家。1949年时,我国石油极端缺乏,不少汽车因缺石油而改烧木炭、酒精。19599月,根据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在松辽平原打出第一口稳产油井,打破中国是贫油国家的说法。因为首次出油的日子是国庆十周年的前夜,就把这个地区命名为大庆。1960年,中央批准大庆石油大会战的计划。石油工业部长直接担负指挥任务,亲往现场办公,同工人一起劳动。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同志们,鼓足干劲,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年产原油几百万吨的油田和大型炼油厂的第一期工程。同时期还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解决了世界油田开发上几个重大技术难题。此后,又相继发现和建设了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和冀中油田。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什么领域获得的重大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乡间卖唱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

材料二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注:《夫妻对坐宴饮图》出自河南禹州白沙宋墓壁画。本图的场景是夫妻对坐宴饮,并侧身看乐舞表演,身后有侍者手捧食具站立。


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
2023-06-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竞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无论是批判还是辩护,所有这些不同的阐释与应答都闪耀着时代的思想光芒,极大地影响着19世纪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成为留给后人进行思考的宝贵思想遗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一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二月革命是1917年(俄国)两次革命中的第一次,无事先计划,也并不彻底。…在这种紧张的政治局势中,列宁站了出来。…与马克思不同的是,列宁认为工人阶级不能最终导致政治行动的正确革命意识。对列宁来说,工业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组织良好、恪守纪律的政党,这个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将担当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催化剂。到117日下午,这场没有流血的起义已经自然结束,政权从临时政府转移到列宁和布尔什克党手中。美国记者约翰·里德作为布尔什克党夺权的见证人,(似乎)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将其称为“震惊世界的十天”。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为摧毁俄国社会的传统模式和价值、为挑战各地自由社会组织做好了准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前十年(19271937年),中国还存在着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在农村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但相对于当时中国其他地方的政权形式而言,其来源却要洋气得多,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摘编自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时代关注的焦点”。结合所学,列举这一时期对此“展开批判”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及他们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列宁领导建立的“布尔什克党”的性质及指导思想,并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为视角简析发生于11月7日的“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1931年中国“红色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意义,并结合1927年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开始逐步“中国化”的表现。(说明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10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唐朝三省位置图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B、C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元代管辖吐蕃地区和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