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①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②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摘自黄安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等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①(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②所有的人都有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等

材料三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地造成了①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②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指出,为提供“工作”和“救济”,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哪些手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胡佛对社会救济的主张。
材料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
材料三;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造成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胡佛在责任承担者方面、救济对象方面的主张。①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社区和私人慈善团体进行;②胡佛认为救济的重点应是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
材料二:罗斯福在责任承担者方面,救济对象方面的主张。①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负有社会救济的责任;②罗斯福认为救济应面向所有人。
材料三:美国福利政策的影响。①造成了美国政府连年的财政赤字;②减轻了弱势群体的贫困和痛苦。
历史结论解决民生问题才能缓和矛盾与维护社会的稳定。

2019-06-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18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2 .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   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6284次组卷 | 39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下表是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名称参与年代国际组织名称参与年代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979年恢复中国合法地位不结盟运动1992年成为观察员国
世界能源理事会1983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1996年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
亚洲开发银行198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加入美洲国家组织2004年成为常驻观察员国
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
B.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
C.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
D.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①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②入超由每年2亿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①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材料一反映出怎样的现象?
(2)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民族企业增多的原因。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出口增加,入超减少
材料二:我国注册设厂数量增多。
信息解读
材料一: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①出口数额增加;②入超减少。
材料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①1914~1918年注册设厂数量增加。
历史结论1914~1918年,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019-06-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5 . 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著作中记载“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即买办)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对该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之前难以出现
B.买办阶层在社会中活跃
C.上海已经对外开埠通商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繁荣
2019-06-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的解读正确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知识经济的出现
C.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7 .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入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①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钤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②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票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以福州和厦门为个案》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材料二、三;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特点的原因。
信息解读
材料一: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①说明销往海外市场。
材料二:农产品加工工厂的出现。②说明原料基地的建立。
材料三: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的成立。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的兴起。
历史结论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9-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8 . 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①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②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③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生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在1850年至1913年间,①硝酸盐、钾碱和过磷酸钙的产量从微不足道的数量分别上升到899800公吨(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制肥料)134800公吨16251213公吨……②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③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英国交通领域变革的历史背景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化对世界农业发展及能源利用的影响。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说明物资流动;②说明人们的时间观念改变了:③说明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二:工业化。①说明新型肥料(化肥)得到使用;②说明粮食储运条件得到改善;③农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历史结论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也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

2019-06-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7课 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①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②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③新安大贾,鱼盐为业。④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三,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三,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唐前期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二:宋代商业发展概况。
材料三: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发展概况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奢侈品。
材料二:②日用品。
材料三:③徽商以鱼盐为业;④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历史结论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政府的政策、商人的经营理念是密切相关的。

2019-06-1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①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以此类推,②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①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读史指导】


材料   主旨

材料一:介绍本周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
材料二:周幽王破坏宗法制的表现。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指出了周王室具有王位继承资格的人选。②说明了宗族网的形成具有治理国家的作用,体现了血缘核心。
材料二:①说明了周幽王想要废除预立的太子人选,这破坏了传统的宗法制。
历史结论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内容,体现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核心特征。

2019-06-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册预习卷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