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开始出现的地方性集镇、集市(草市),在明中叶以后有了更大的发展,几乎遍及全国,对各地自然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调剂作用。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人口逐渐聚集,越来越多地吸引外地商业资本,逐渐发展为专业性市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工商业中心的性质。这类市镇以江南地区最为普遍,如以棉纺织业为主的松江朱泾镇、以丝织业为主的苏州盛泽镇、湖州南浔镇,人烟繁庶,名闻全国。到清朝前期,四所规模巨大的专业性市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合称“天下四大镇”,俨然已成为新兴的城市。……(这样),由城市到市镇,再到星罗棋布的乡村集市,一个个地区贸易网络就这样逐步形成。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时间立法情况
1848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90
1900
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改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整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到清朝前期“一部分地理位置较好的镇市”的发展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市镇兴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加强城市改造的原因,并对这一时期英国的城市改造进行简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指出新中国成立后AB、BC、CD三个时段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以“改革”为视角简析CD段特点出现的原因。
2 .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也增加了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对大多数古人来讲,世界的概念其实还局限在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都在小范围内进行。然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趣味和观念都会受到商业产品、艺术风格和几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图: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据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的标志事件,并结合所学,试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史实为例,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主要区域,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时生产组织形式所发生的变化,分析指出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难以解救的矛盾”。
2023-04-27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4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3 . 读《1952年至2008年中国GDP总量增长示意图》

下列选项中对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②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的前列
③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位居世界的前列   ④20世纪晚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A.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印欧人的迁徙示意图


——摘自罗三洋《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材料二   1415年,葡萄牙人在北非摩洛哥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殖民据点,揭开了近代殖民主义的序幕,接踵而来的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国也开始了全球性的殖民活动。从非洲到美洲,从亚洲到澳洲(大洋洲),到处都留下了殖民者的足迹。从16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采取重商主义政策,鼓励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摆脱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从而对固守农本的其他国家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西方资本主义挟此优势向世界各地进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到处门户洞开,成为资本的国际市场、原料和劳动力供应地。美洲、非洲、西亚、南亚、西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先后沦为殖民地。

——摘缟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

材料三   二战为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比如二战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导致其对殖民地附属国控制能力下降。二战促进了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对战后世界乃至当今社会都有重大影响,它不仅促进战后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促使欧洲主宰的国际体系扩展成为全球国际体系,而且还为后冷战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印欧人迁徙的方向和范围;结合所学,指出其迁徙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的角度,分别概括15~16世纪、18~20世纪初两个阶段“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指出“农耕世界”丧失“优势”的根源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发展的阶段特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周际政治格局的角度分析“二战”如何为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综合材料一二三,综括“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的必由之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围有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下列关于雅典城市布局分析准确的是
A.雅典是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城邦B.卫城的布局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C.大多数建筑采用泥和木材修建D.兼顾了城市防御与生活的功能
2022-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志》对东市的具体情形记之较详:东市的规模约为“东西南北各六百步”,“街市内货材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聚”。但西市的繁荣更胜东市,因为西市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还云集了大批中外客商,尤其是西域胡商,在鼎盛时期更被称为是“金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中心。东市、西市这两大举世闻名的贸易中心齐聚长安,不难想见当时长安市场繁荣之盛况。

——韩伟《唐都长安市法述论》

材料二   19世纪美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不断发展的工业体系输送了大批劳动力。这时人口增长很快,大多向西移民,大多定居在城镇。

欧洲来的移民中,1790年只有1/30的人住在城市,1820年是1/20,到1840年这个数字则是1/12

——【美】艾伦·布林克利著《美国史》

材料三   1860年,自由州的26%的人口居住在城镇(2500人以上)或城市(8000人以上)。在东北工业州这个比例还要高(同期相比,南方都市人口增长只从6%增长到10%)。而1840年,这个比例只有14%

——【美】马克·C·卡恩斯著《美国通史》

材料四   1950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示意图


%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0.6%2012年,有52.6%的中国人生活工作在城镇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长安城的商业情况。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美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材料四图中①所示的阶段,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022-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北宋权力分配示意图,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而为进一步限制军政大权,中央又设三衙与枢密院分权。请问,枢密院所拥有的是(     
A.治兵权B.掌兵权C.统兵权D.调兵权
8 . 下图是近代通信领域某项重要发明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该“发明”解读正确的是
A.是由爱迪生发明并且改进的B.电磁波的理论首先得到运用
C.是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D.1877年中国自办此通信业务
9 . 下图是学者围绕古代中国都城的变迁画的一幅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历朝都城承担边境防御职能
B.都城迁移的轨迹是从东到西
C.唐以后都城选定与大运河有一定关系
D.历代都城都与丝绸之路有着直接联系
10 . 思想的力量应时应势而发。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某一突出思想家书籍的目录作品目录

章序章节
第一章一般的法
第二章直接源于政体性质的法律
第三章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五章立法应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十一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与政体的关系
第十二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以及政治自由和公民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古罗马继承法的起源和变革
第三十一章法兰克人的封建法律理论与他们的君主国变革的关系

材料二   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活动示意图


材料三   1875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据此宪法画出了相关的政治架构示意图


——以上材料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等材料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这部书籍,并指出该书核心思想及其意义。
(2)阅读材料二,写出图中①处的重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战役前后拿破仑政权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并据此分析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活动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有人说这部宪法实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有人却说它只是在“纸面上确立了共和政体”。请您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地解释。
2022-03-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