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2 道试题
1 . 下表是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篇目,其内容侧重于
十一十二
传唤审判求偿(债务赔偿)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A.审判程序的公平公正
B.处理私人权益纠纷
C.公共财产归属的判定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 .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
命调时间调出省兵数调往方向
1841年1月5日贵州1000广东
1842年3月24日甘肃1000浙江
1842年6月1日山西1000江苏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
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3 . 下表是《十二铜表法》中涉及的各类法律规定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
传唤审判执行家长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侵犯他人)公法宗教法
9条4条8条5条11条11条10条27条6条11条
A.法律主要服务于罗马政治生活B.罗马法主要是维护奴隶主统治
C.标志着罗马法已经走向成熟D.法律侧重于调解纠纷和规范程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雅典历史上某次重要改革所涉及的部分内容。据此,这次改革的主持者应该是
取消现存的抵押契约,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隶的存在。
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四百人会议,中等阶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
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投票选出。

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苏格拉底
5 . 不同时代都有流行词语。下表是《人民日报》中“打倒”一词词频统计(1947—1987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次/百万字
年份1947年1957年1967年1977年1987年
打倒28.89.8583.8753.62.85

A.1947年,国内阶级矛盾缓和
B.1957年,停止炮击金门
C.1967年,“左”倾错误严重
D.198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017-10-22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
A.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2018-01-29更新 | 459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反映了意大利威尼斯不同时期在地中海东部沿岸港口香料进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埃及亚历山大里亚黎巴嫩贝鲁特
1496~1498年1060~1200吨270~420吨
1501~1506年335吨45吨
A.威尼斯商贸地位的衰落B.地中海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通往亚洲新航路的开辟D.葡萄牙垄断贸易的形成
2018-01-24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中所说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突出表现。明清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又有着怎样的突破?

材料二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材料三   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荷兰两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国家(代称)1500—15991600—17001701—1800
6517702950

——
8111865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四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4)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
9 . 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
条款内容
第八表第二条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第二十一条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八表第二十四条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
第八表第二十三条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

A.具有原始色
B.体系比较完备
C.民刑不分
D.具有理性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原因的记述,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史记》为当世史籍,可信度最高
B.记述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参考价值
C.记述均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采信
D.综合多种史籍记述可确认真实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