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休(672740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年轻时精通词学,考中制举后开始步入仕途,后迁至虢州刺史。当时,虢州因地处长安和洛阳之间,皇帝时常移驾经过,供应舆驾的粮草赋税极重。韩休冒着罢官风险,为百姓据理力争,上奏朝廷,请求平均分摊赋粮于其他州郡。最终,他的建议被朝廷所采纳。开元二十一年,受到中书令萧嵩的举荐,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起初,萧嵩认为韩休生性柔和,易于控制。不料,韩休主政后,刚正不阿,对萧嵩的意见多有矫正,与萧嵩不和,时人称其有“仁者之勇”。韩休生性耿直,常谏言时政得失。唐玄宗每次稍有过失,韩休规劝的谏疏就已送到。其子韩滉也官至宰相,继承了他“性持节俭,志在奉公”的品行与家风。后人对其评论道:“及开元末年,称贤相者不过休与张九龄耳。”

——据《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概括“贤相”韩休的政治品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休戚为盛唐“贤相”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大增,迅速跃居经济生活的中心位置,他们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但这一时期,由于政府管理职能日益扩大,机构设置不断增加,文官队伍迅速膨胀,显官贵胄竞相在政府中安插亲近,文官素质每况愈下,批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同时随着两党轮流执政,内阁频繁更换。某党一旦掌权,便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如果有人无视政党利益,必将遭到本党党徒的攻击和社会非议,而另一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并有意更改前任政策如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有识之士倍加关注的问题。

材料二   实行公开党争考试录用制,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文官一旦应聘,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可终身任职。两党制下,多数政务官没有足够时间积累足够经验来制定稳妥适当的政策,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得不依靠常任文官的经验和才干,根据文官的建议来领导部门工作。按照常规,文官只是在内阁大臣的领导下,默默无闻地从事自己的分内工作,不公开向大臣提出忠告和建议,一切主要责任,包括功过褒贬,均由大臣承担,禁止文官参加议会竞选和类似活动,某文官若有志进入政界,必须辞去文官职务;任何文官不得因政治观点有别而反对大臣、违抗命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4年春,英国为维护自己在东方的利益介入了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历时较长,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英国而言,克里米亚战争成为近代英国陆军军事发展史的一个分水岭。这次战争暴露了英军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英国军中没有护理队、后勤保障匮乏、医疗混乱、士兵地位低下;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疾病流行,英军战斗力因此被大大削弱等。战地记者的报道第一次让民众了解了士兵在战争中的生活实况,在英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并导致阿伯丁政府倒台。最终,英国政府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在陆军大臣西德尼·赫伯特和护理学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推动下,启动了军中的医疗改革。

通过改革,南丁格尔在军中首创了近代护理制度,成为英国军队医疗改革的先锋。通过了《陆军医疗保障法》,该法规定:士兵的健康必须与普通病人一样受到尊重和照顾。成立了陆军统计局、陆军健康委员会和陆军医疗部、陆军医学院。这次改革对英国的军队、医疗及世界医疗领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也成为英国军队医疗体制适应现代化进程的一种标志。

——摘编自王伟、王艳芬《克里米亚战争背景下英国的陆军医疗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陆军医疗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陆军医疗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尔后的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期的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接触空前频繁,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为一体。但另ー方面冷战时期被压抑的民族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联、东欧地区,一些在高压政策下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民族主义诉求,由于苏东剧变造成的失控和动荡,一下子释放出来,民族分离主义活跃。与此同时,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为表现的民族主义纷纷出现。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势必给21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编自《20世纪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说明19世纪前后半个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必给21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2021-12-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联合国是反 法西斯大国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收了以往国际组织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更表达了人类在经历了大战之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态势,在多极格局尚未最终形成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这就使联合国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中再次面临考验。但值得指出的是,在联合国召开的千年首脑会议上,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已经庄严承诺“与全体会员国一道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力。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因此,未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斗争,联合国必须通过改革而不断自我完善,使国际关系进一步走向体制化。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成立后的影响。
2022-02-13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百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不能到处用苏维埃的方式去组织民族的政权”而主张成立民族自治政权。一些红军领导人如彭德怀、邓小平等认为陕甘宁地区的回族人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汉族人民并没有差别,但由于回族不同于汉族的特殊状况以及革命斗争的需要,在当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时候,应与汉族地区有所区分,因此要在回族区域、回汉杂居区域,建立民族苏维埃政权,使之成为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政权的组成部分。19365月,党颁布了《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同年6月,红军一举解放了宁夏同心(县)城和海原县东部的大片地区。同年1020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革命政府。

——摘编自周万军《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创立》

材料二   1954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各地,在祖国大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回族人民的意愿和回族的发展状况及前景。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另外,虽然甘肃省也和全国的情况大致相同,即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但是在甘肃东北部的银川、吴忠、固原等地的回族人口则比较集中,占总人口的近50%,所以选择在这一地区建立回族自治区。

——摘编自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夏撤省建自治区的现实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3月到1939年年底,日年先后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发动大小进攻23次,并通过“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来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势力还加紧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国民政府下拨的军饷在“皖南事变”后完全停发并断绝了一切外援。据统计,19401943年,陕甘宁边区累计106个县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发生频率高达87.7%,灾荒和战争导致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粮食消耗量严重超出了边区物资与财政供给保障的正常水平。鉴于此,边区政府为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巩固红色政权直至保障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推行了生产节约运动。

——摘编自张丽娟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

材料二   19561月,中央政治局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确立“勤俭办社”的基本原则,19569月,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报告申发出“在一切企业中,在一切国家机关中,在整个社会生活中,都必须继续提倡节约”的号召。此后,《人民日报》在《勤俭办企业》的社论中又指出:目前“我们却把企业办得很铺张,把许多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群众一定会不满意我们的”。1957年,全国第一次职工家属代表会议也确定全国职工家属勤俭持家的基本任务,要求职工家庭要以勤俭持家的精神来搞好家务。新中国发动的生产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起生产节约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起的生产节约运动的表现及其影响。
2021-12-0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时期日本在制定侵华后的扩张计划时,军队产生了战略选择的分歧:日本陆军主张北进,以苏联为假想敌;而海军主张南进。以美、英为假想敌。1936年,日本最高决策层决定“南北并进”。随后,日本驻东北的关东军在中蒙边界地带不断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1939年,日本陆军挑起了“诺门坎事件”。19395月,日本关东军向驻守在诺门坎一带的苏军第57特别军发起攻击,“诺门坎事件”爆发。开战伊始,日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1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作为诺门坎战役的指挥官,朱可夫指挥苏蒙军队向日军发起猛烈的反攻,日军在苏联的装甲军团面前溃不成军,被迫向苏联求和。1940年,双方缔结了停战协定,日本发起的诺门坎战役宣告失利。

——摘编自葛妍《揭秘苏日诺门坎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诺门坎战役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诺门坎战役失利的影响。
2021-07-3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