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冰稻种子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     
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C.“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载须依靠考古发现来印证
2 . 宋代诗人在写诗时,会更多地运用典故,或化用前人的诗句,以锻炼自己的诗句。这反映了当时(     
A.诗人社会阅历短浅B.诗歌关注社会生活
C.文化重心移向市井D.书籍普及范围较广
2023-01-13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君主不愿按传统习俗行事,更愿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一种新的精神来处理事务,并且热衷于变革。随着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国家结构发生变化,宫廷生活变得更加活跃,人们愈发重视宣传宫廷礼仪。宫廷不仅是政治活动中心,还是资助文艺活动的场所,在这里产生了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16世纪以来,因为作家和诗人都乐于表现祖先和君主们的丰功伟绩,所以他们也就享有了能够接触丰富档案资料的特权。诗人们为了获得君主授予的桂冠,常常将他们描写得十分伟大。在外交文书上,君主注重形式的完美,便越来越多地雇用人文主义者担任文书长,让他们使用规范的拉丁文书写公文,且讲究修辞。

——摘编自李玉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   审判查理一世前后,英国君主形象经历了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变。尽管审判查理一世后,君主形象又一定程度上复归神圣,但这也无法改变统治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的事实。君主权威从神授和不可分割,彻底转变为“王在议会”的混合君权观和大众主权观,确保了英国人从中世纪就享有的“自由”。英国君权观的变化与对查理一世的审判是相互作用的。新君权观为审判查理一世提供了理论武器,反过来,审判查理一世践行了新君权观,并提出了君主在英国拥有合法性的新标准,巩固了君主在英国政治文化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晓律《君权变化的政治含义——英国近代政治转型的观念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宫廷生活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新君权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店铺散落到居民区中的大街小巷。店铺布局和装饰不再整齐划一,店铺的招牌凸显出各自特色。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产品作为店招,如“杨家应症”“刘家上色”“太阳中医肠胃”等。彩楼(门面装饰)广告是宋伐新出现的广告形式。《东京梦华录》载:“凡京师门店,门皆缚彩楼欢门。”还有许多店家用名人字画来装饰店面,还出现了诗人专为商品销售创作的广告诗。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板雕版印刷广告,印制精美,雕版中间刻有玉兔抱杵捣药的商标图。

——摘编自杨海军《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等

材料二   画报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刊物,是研究近代城市生活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天津的《北洋画报》自1928年起相继刊登标语口号,以此支持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在广告中不断强调“国货”概念,传递“爱国”观念,借助国货运动的开展将国货产品、国货广告与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好运道,爱国人士请吸国产超等香烟”“爱国须用国货”“中国人不用中国货,谁用中国货!”等。还有广告语突出表明商品的“国货”性质,如“纯粹国产呢绒”“用国产纯羊绒织成”“完全国货”等。

——摘编自何嘉琪《近代国货广告的文化解读以<北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广告丰富多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画报》刊登传递爱国观念广告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022-12-2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代的扬州被视为大唐重镇,唐人诗句中对扬州的描绘随处可见。下述诗句,可以佐证唐代扬州城(     
“隔海城通舶,连河市响楼”李洞《送韦太尉自坤维除广陵》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夜看扬州市》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李绅《宿扬州》

①水路交通便利②市场交易繁荣
③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④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A.①②B.②C.①③④D.①②④
2022-11-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11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代以前画家作画很少在画上落款,元以后随着书法入画理念的推广,画家创作几乎每画必题,甚至创作之前会预留题跋的位置明清时期诗书画印融为一体,,使得国画成为多元的艺术。据此可知,国画的这一变化()
A.迎合了世俗化审美趣味B.传承了格物致知精神
C.突出了写实的艺术手法D.凝练了传统文化精粹
7 . 诗、书、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他们是艺术,同时也是历史。我们在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时,要关注从诗歌的咏唱和书画的无声倾诉中折射出的时代光泽,学会从多种途径来感知历史,捕捉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下列论述能符合上述观点的有(     
①“草书圣手”张旭的狂草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②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注重法度折射出唐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③宋代书法艺术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书法艺术各具情态、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提倡“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难求”。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④中国印章的刻制讲究“印宗秦汉”。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苟,折射出秦王朝,一统天下,“以法为教”,继往开来的社会特征;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蕴涵着大汉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势和“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敦煌文化延续好几千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的王室、北周的贵族都对莫高窟的建造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更不必说隋代、初唐、盛唐时,敦煌一带的官府和民众,一起把明丽的时尚融入莫高窟的欢快景象了。连安史之乱以后占领敦煌的吐蕃势力,以及驱逐吐蕃势力的张仪潮军队,本是势不两立的敌人,却也都参与修护莫高窟。五代十国时期的曹氏政权对莫高窟贡献很大,到宋代,先后占领这一带的西夏政权和蒙古政权,也没有对莫高窟造成破坏,这实在是奇迹了。莫高窟到元代开始衰落,主要是由于蒙古军队打通了欧亚商贸路线,丝绸之路的作用减弱,敦煌变得冷清了。

——余秋雨《山河之书·莫高窟》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孙儒侧、史苇湘等一批前辈专家,满怀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来到莫高窟。伴着大漠戈壁,土屋油灯,在这里扎下根来,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临摹和研究的基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李其琼、李贞伯、万庚育、李云鹤、关友惠、刘玉权、贺世哲、施萍婷、李永宁、孙修身、樊锦诗等一批专家学者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莫高窟。与常书鸿、段文杰等先生一样,他们来到莫高窟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漫漫黄沙,掩不住他们探索敦煌石窟的热情;大泉苦水,冲不走他们保护敦煌石窟的决心。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和家人分居两地,子女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的痛苦,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文化宝库。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受到极不公正的微博待遇,仍无怨无悔、不离不弃。他们被称为“打不走的莫高窟人”。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为敦煌研究院带来全新气象。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仍有莘莘学子,投身敦煌,淡泊明志,弦歌不辗,将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长期以来,无论在敦煌研究院内部,还是社会各界都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在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身上积淀和凝结了一种代代相传的可贵的精神。2014年,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在"敦煌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将这种精神明确命名为“莫高精神”。

——敦煌研究院

材料三 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讲过:“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新华网《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类材料的史料类型。简要分析它们在敦煌学研究中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高精神”的时代内涵。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的意义。
2021-12-1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9 . 零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中有“交河美酒归叵罗”之语,“叵罗”是一种特殊的金质碗形酒器,唐诗中用以盛放葡萄美酒的“夜光杯”是玉质的名贵酒器。发现,近年出土的数量浩繁的唐代酒器中,也多由金、银、玉器等各种质料制成。唐代酒店多使用“玉盘”“金鼎”等餐饮用具的主要原因是
A.酒店经营者有雄厚资本B.商人比较信任经济环境
C.唐代餐饮文化发展繁荣D.唐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2022-01-01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司马迁修史

司马迁运用的皇家图书主要有:其一,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二,上古典籍,如《国语》《司马兵法》《孙子》等。其三,秦汉图书律令。秦朝焚毁了官藏图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譬如在《世家》中时常出现的第一人称的情况,就是司马迁运用诸侯史记的明证。

《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乐府诗赋如《高祖本纪》中的《大风歌》;儿童歌谣如《淮南民歌》;俚语俗谚如《孙子吴起列传》中: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

司马迁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其后代有直接接触,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如《项羽本纪赞》: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


(1)司马迁编写《史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具有史学家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