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律疏议》在解释法律时,常以儒家《诗》《书》《礼》等书籍中的经句来解释《唐律》内容。如“八议”条,疏议曰:“今之‘八议’,周之‘八辟’也。礼云:‘刑不上大夫’,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也。”这一做法(     
A.开创了案例法先河B.调和了礼法间的矛盾
C.彰显了法律的权威D.弱化了刑罚的残酷性
2 . 1858年11月,孔融在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印书房见到用牛拖拉机器印刷,于是作诗云:“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混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该诗描述的现象(     
A.揭示出传统印刷业的落后B.有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
C.表明大众报业已开始出现D.凸显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22-23高三上·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北朝《颜氏家训勉学》篇述,当时“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宋齐时吴郡人顾欢,家贫无力就学,见“乡中有学舍,于舍壁后倚听……八岁,诵《孝经》《诗》《论》”。这些可以解读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A.儒学地位并未受到冲击B.儒学影响力依然巨大
C.教育发展水平逐渐提高D.局势动荡阶层差距大
2022-11-23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大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650次组卷 | 17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309次组卷 | 40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6 . 晚清爱国诗人张维屏有诗论及魏源:“气壮群推魏无忌,心孤谁识贾长沙?……太息绕朝谋不用,为君一读一长嗟!”张维屏将魏源比作贾谊,慨叹其谋略不为朝廷所用。晚清士人汪士铎称赞魏源:“《海国》问俗,《圣武》谈兵。苗徭在目,滇黔是程。郁此时栋,所受难盈。”这主要是由于当时魏源(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B.抨击了清政府的倒行逆施
C.对西方列强的挑战予以回应D.尚未摆脱封建纲常的束缚
2023-02-02更新 | 273次组卷 | 10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2022-11-27更新 | 2633次组卷 | 1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宋两代的诗各有千秋,唐诗偏重抒情,而宋诗偏重议论,普遍缺乏修辞技巧,不符合主流诗人的审美。这是文学史的通义。宋诗出现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B.受理学影响为社会现实服务
C.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D.城市生活丰富导致思维开放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9 . 清代,我国出现的一些女性诗画家“凭一小阁,卖诗画自活”,陈书(1660-1739)和骆绮兰(1756-?)是其中的代表。陈书的作品“世争购之”,她能够通过卖画“以佐读”。而作诗与绘画不仅是骆绮兰维持生计的选择,更是她精神自信的表达。她们为跨越闺阁做出的种种努力,是后世女性精神世纪苏醒与转型的先声。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的繁荣B.个性自由思想的发展C.文化活动的丰富D.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
2022-04-28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10 . 宋代的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注了《诗》《书》《周礼》,合称《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行全国。此举意在
A.营造变法的舆论环境B.改革官学的课程设置
C.修正儒学的学理缺陷D.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