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史载,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殿试题为“未明求衣赋,悬爵待士诗”。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殿试题为“始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熙宁九年(1076年)殿试策论中提到“民遇水旱而流亡、兵无以抵蛮夷之军”的现象,要求应考者对此进行论述。宋朝科举考试这一变化(     
A.说明当时才能是取士的唯一标准B.有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C.推动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D.扩大了当时官吏人才的来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赵国明《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纽约)。”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B.在联合国行使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2022-11-27更新 | 2632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2021-12-27更新 | 5354次组卷 | 39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2021-12-27更新 | 5139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这反映出,在当时英国
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B.牛顿力学体系影响广泛
C.文学创作已转向现实主义D.生物进化思想深入人心
2021-12-27更新 | 4065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诗经》内容非常广泛,除五首史诗及少量祭祖诗略带“神”的色彩外,其余诗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劳动生产、战争徭役、日常生活、男女爱情、家庭婚姻等各个方面。这主要表明《诗经》
A.是一部农业发展史B.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C.在各阶层得到普及D.摆脱了神权文学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