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若干工矿企业雇佣工人人数排名统计表如下:
企业名称记载工人人数的年份工人人数
开平煤矿18893000
汉阳铁厂18913000
湖北织布局18932000~3000
天津机器局1884约2000
福州船政局18742000
………………
继昌隆缫丝厂1873600~700
上海坤记丝厂1884500
上海正和丝厂1894400

表格表明,晚清时期
A.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增强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C.工人阶级分布相对集中D.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改变
2022-03-28更新 | 331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与时俱进的教材改革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历经曲折发展。

时间内容备注
19491956基本方针“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成分,借助苏联经验,建立新民主主义教育”。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写国家统一教材的任务,于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除旧布新,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与统一教科书的“大一统”课程模式。
19571965加强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相结合,缩短学制、精简课程。1960年,人教社按要求,赶编了第三套全国通用教材,把12年学完的内容压缩到10年,供试验10年制的学校选用。各地开始自编教材。文化教育曲折中前进。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19661976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科书,各地自编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红色教材,服务于阶级斗争。
19771985重建人教社,组织“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集中编写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恢复与调整,吸收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教材中的许多谬误内容,具有过渡性。
198619991992年,允许一些地区和单位按大纲初审稿编写教材。为与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1996年,人教社编写和修订第七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1999年提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重建与创新,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因地制宜,“一纲多本”,编审分离;教材市场化。
1999年~至今“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整、讨论的建议”,增加“选修课程”“活动课程”。探索与深化,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个性发展”;教材突出基础性、启发性、实践性、时代性、现代性、综合性。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材料,围绕教材改革变化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任何一时段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3 . 下表所示是关于蒙古西征的三个观点。据此,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     
观点一蒙古在西征过程中不断攻城略地,对当时的亚欧大陆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观点二西征过程中,大量的汉人工匠被带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与此同时,蒙古人也将大量的西方工匠俘虏到了蒙古草原和中原
观点三蒙古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传播到了阿拉伯,后来这些发明又从阿拉伯传播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转型
①应辩证地看待蒙古西征       ②军事扩张阻滞文明进步
③蒙古西征促进欧亚文化交流       ④蒙古西征旨在传播进步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其改革(       
领域措施
经济推行均田制、三长制
政治实行俸禄制、迁都洛阳
文化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A.顺应了民族交融与加强统治的需要
B.削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
C.推动了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D.实现了汉字在全国范围的使用
2023-12-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明帝)遣使至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近代西方探险家斯坦因等曾在罗布泊至敦煌古道上,发现公元1世纪的粟特文佛经。
据季羡林考证,汉地最早的佛经皆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经过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吐火罗语的媒介。
A.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B.汉代没有与印度建立直接联系
C.欧亚商贸和文化交流较为频繁D.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迁徙(     
民族时间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鲜卑北魏圣武帝(213~218年)大泽(今胡伦池)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A.缓和了南北民族矛盾B.致使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D.丰富了江南人民物质生活
7 . 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时间内容
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
1701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
17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1876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1884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
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
8 . 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搜集的有关新疆“坎儿井”的资料。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资料来源相关内容
文献比对“坎儿井”在维吾尔语和古波斯语中的读音和拼写方式完全相同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人曾求助“秦人”传授“穿井”之法,修建地下暗渠
实地调查迄今已知最早的“坎儿井”发现于西亚(公元前8世纪的亚述帝国境内)
吐鲁番等地“坎儿井”在修筑技术上与西汉关中地区广泛使用的井渠法除引用水源类型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
A.大宛成为西汉与罗马贸易的中介B.中国的凿井技术引进自西亚
C.古波斯文化因亚述人入侵而中断D.丝绸之路沿线存在技术交流
9 .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六国贵族后裔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据此可知,汉代政治的特点是(     
“法雄字文强,扶风郡人也,齐襄王法章之后。秦灭齐,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宣帝时,徙三辅,世为两千石”
“田延年字子宾,先秦诸田也,徙阳陵。延年以才略给事大将军莫府,霍光重之,迁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A.削弱丞相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完善官僚政治D.实施“推恩令”
2023-10-11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先秦时期诸子的乡治政论。这体现了(     
“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孔子《乡饮酒义》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抉持,则百姓亲睦。"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里长,里之仁人。……乡长,乡之仁人。”墨子《墨子·尚同》
“朝不合众,乡分治也。”管子《管子·权修》
A.诸子百家政治思想的趋同性B.统治者对乡村治理的重视
C.诸子百家对国家治理的思索D.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