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如表是有关地方志中对于清代四川土著存留情况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江安县明季兵燹后土著仅十一二。民国《江安县志》卷一
高县蜀自明兵燹之后,户口凋残八九。同治《高县志》卷七
巴中县明末清初吾邑经红羊浩劫,土著仅十之二……则十之八名为客籍。民国《巴中县志》第二编
永川县遭献贼荼毒之后,土著复业仅十之二。光绪《永川县志》卷二
屏山县明季流贼屠戮后土著仅十之三。乾隆《屏山县志》卷一
A.明末疫疠导致四川地荒丁亡B.三藩之乱改变川地人口分布
C.外来文化占据移民社会主导D.人口结构易受政局变动影响
2 .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他发现古人的脏腑理论以及绘制的解剖图常常自相矛盾,为此亲至义家、刑场,解剖观察尸体脏器,笃定了“先人典籍有误”。后著成《医林改错》,书中附有25幅人体脏腑图,均为其亲眼观察后所绘。这折射出(     
A.传统医学的近代化趋向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征
C.经世致用社会治学氛围D.传统医学记载失去价值
3 . 春秋以前,天子以下,上至公卿,下到平民,皆有参与谏议的权利。战国时期,谏官日益专职化,出现了“司过”这样职司渐趋完备、人数较为固定的专职谏官。《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政治秩序逐渐转型B.专制集权不断加深
C.谏议制度发展成熟D.等级尊卑日益确立
4 . 里耶秦简日前整理公布了24枚户籍登记档案的简脉,每枚木肤登记一户家庭,木牍分栏、分项登记每户的资料,如人口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区、爵位、姓名等信息。秦简的记载(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B.是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途径
C.弱化国家对人民的有效统治D.不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城址图


古代北京发展概况(部分)

时期名称概况
辽代南京936年,辽获得幽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南京,定为陪都。《契丹国志》记载南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人多技艺,秀者学读书,次则习骑射。”
金代中都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定名中都大兴府,这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王朝首都。时人记载中都“宫阙壮丽” “工巧无遗力”。中都仿照北宋汴京,采用回字形相套,宫城位置居中,城内建有礼制建筑,如郊天坛、雨师坛等。
元代大都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于大都。大都采取传统以宫城为中心的形式,规整方正、均齐对称,街道系依《周礼》,按经、纬设置。大都人口近百万,大街两旁,“皆有种种商店屋舍”,为“商业繁盛之城”。
明清北京1403年,明成祖下诏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明成祖诏告天下:“继承大宝,统驭万方。”此后一直到清代,北京一直是正式都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其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以下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禹涂山(今重庆真武山)娶妻的记载,由此可知最为可信的结论是(     
文献名称作者、朝代内容
《蜀王本纪》西汉扬雄“(禹)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华阳国志》西晋常環“禹娶妻涂山,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水经注•江水》北魏郦道元“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后祠,庙铭存焉”
A.夏朝不断加强对重庆地区管理B.重庆地区水患灾害较为频繁
C.重庆地区是夏王朝的亲族所在D.启是大禹与涂氏所生的嫡子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朝初年,女真统治者为了招揽人才,承袭辽宋之制,于1123年始设科举。1127年灭北宋后, 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称“南北选”。辽人试词赋, 两河人试经义。1138年, 南北人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到海陵王时,并南北选为一, 实行南北通选,仅设词赋科。金朝科举,初分乡、府、省三试, 即由乡至府, 由府至省。1150年正式实行殿试。章宗时,取消乡试,成为府、省、殿三级考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据《清史稿》和《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朝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科考时给予少数民族考生特别照顾。除国子监在学的士族生员外,每三年特批25名学额让云南土官族属及一般士人参加考试,考中者报经礼部核查后即视为生员。此外,还采取增加录取名额的方式,雍正六年(1728年),清世宗谕礼部曰: “今滇、黔、楚、粤等省苗民向化.新增土司入学额数,为学宦者尤宜加意禁饬,毋使不肖士子冒籍贯,阻土民读书上进之路。”道光、同治年间,湖南乾州厅苗族中举2人,嘉庆至同治年间永绥厅苗族中举19人。

——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等有实力的督抚大员联衔会奏,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 人才非急切可求,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他们的结论是“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 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废科举始”。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朝廷只得下令“著即自丙午(1906年) 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 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 均著照所请办理”。至此,科举制度终于废除。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编《清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金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采取“特别照顾”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实质及原因。
2023-10-0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考古工作者曾经多次在周原(周人早期活动的根据地,今陕西西部) 作过调查发掘,不仅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基址、贮藏大量青铜器的窖穴,还发现了近三百片刻字的甲骨,有的记载祭祀商王的情况,有的记下楚、蜀、巢等地名。据此可以了解(     
A.周人早年与商以及其他方国的关系B.西周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发展情况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的多元一体特征D.贫富分化开始产生和青铜工艺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书.食货志》记载,秦钱太重,汉初铸荚饯,文帝铸四铢钱,皆质劣量轻,且放任民间私铸,货币轻重大小不一、币制混乱。武帝铸五铢钱,禁止私铸,统一币制,通行全国,国家财政得以安定富实。这表明(     
A.汉初社会经济的艰难发展B.改革币制使财政收入增加
C.制币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D.货币演变推进治理的改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不少中古传统的典籍中,比较简要记录了中国通向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但对于一些道路的细节,则缺少记载。1974年出土的一枚王莽时期的《传置道里簿》木牍,上面记录了长安到张掖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巧合的是,1990年出土的一枚《传置道里簿》木牍,记录了武威郡仓松到敦煌郡渊泉间12个置之间的里程;两相结合,正可以复原西汉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和驿站设置情况。我们知道出土文献都是极其偶然留存下来的残篇断简,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残简来举一反三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

——摘编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材料二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1)据材料一,指出学者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馆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2022-11-13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综合检测(三)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