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之前,在伊斯兰医学里,砂糖经常被用作一味药。十七世纪中期以后,砂糖的价值和用途都发生了改变。砂糖以前只是极少数上层人士的调味料、药品或礼仪用品,后来,砂糖成了普通的食品,也有了更多的用途。英国人将加糖红茶和咖啡发展为社交媒介,后来砂糖又成了平民的早餐,并被称为热量之源。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实业家都想方设法掌握砂糖的生产,并控制其流通渠道。加勒比海原本只是欧洲人探宝和开发矿藏的场所,到了十七世纪,甘蔗种植传播到加勒比海,遍布原始森林和岩石的岛上开辟了广阔的种植园,种上了甘蔗。在种植园模式下,大部分种植园只栽培一种作物,这种作物往往是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上用于买卖的商品。加勒比海地区在很长时期内只种植甘蔗,棉花种植量也很小,连粮食都要进口。

                                                         图1                                                                                          图2

——据(日)川北稔著赵可译《一粒砂糖里的世界》等

(1)指出近代以来砂糖的功用发生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以加勒比海的“砂糖革命”为例,评析加勒比海地区在当时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出现可以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协商民主的主要意义是能够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能够保证各个阶层、各种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各个政党,都能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协商民主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民主形式,同时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民主形式。

——摘编自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制度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
3 . 近代以来,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成为仁人志士不断高呼的爱国口号,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新中国”构想。

材料   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在巴西立“新中国”,通过与巴西政府协商的方式移民于巴西,保存中国种族,也即是康氏宣扬的“保种”。1899年,梁启超等人翻译《国家论》,强调“民人之意志,即国家之精神。宪法为其体,官府议院为其四支(肢)五官,以成一活动体之国家也。由是观之,国家之要旨,曰无人民则无真国家”。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对未来国家进行规划,定名为“中华共和国”。

1910年,上海名医陆士谔写作小说《新中国》,透过梦中的上海来预测1951年的“新中国”,“我国人创业,纯是利群主义……差不多已行着社会主义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方案。192710月,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消灭剥削,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造成新中国”。

在“新中国”话语的演进历程中,国人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始终未变,被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继承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贫民区居民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社会环境恶化。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英国社区睦邻运动由此兴起。在此运动影响下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资源,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培养自助与互助精神。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等来解决社区问题,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组织建制之路。英国社区睦邻运动所提倡的服务精神,无疑给当时其他国家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影响最大,19世纪晚期美国的社会服务及社会工作的水平大大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摘编自徐富海《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材料二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茵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1)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衰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雯好。

——据李东泉等整理《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西方社区“睦邻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区治理的认识。
2024-01-0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清代学者顾炎武认为中国古代监察体系中的监察官员往往“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同代学者赵翼对此也评论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两位学者的评述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体系完整,垂直管理B.以卑察尊,以轻制重
C.动态监察,独立弹劾D.重上轻下,强干弱枝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近代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外交活动结果
1919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
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
1928年国民政府掀起旨在实现关税自主和取消治外法权的改定新约运动达成部分目标
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取消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治外法权基本达成目标
1949年新中国宣布废除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成目标

从材料从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作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61年改革后,俄国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在1905年爆发了革命,严重威胁了沙皇政权。1906年7月,沙皇任命斯托雷平为大臣会议主席,进行系列改革。11月颁布《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的现行法令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在破坏农民村社份地所有制的同时,推行新的土地私有制,扶植富裕农民,同时向远东、西伯利亚及中亚细亚地区移民。12月,斯托雷平提出明确中央政府权限改革的计划。1907年11月,提交关于普及初等教育的相关法律草案,明确要在10年内实施初等教育的普及。1910年1月,斯托雷平又把有关在西部六省设立地方自治机构的立法提案递交给国家杜马。1909—1913年,沙俄粮食年均总产量为50亿普特,俄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然而,斯托雷平改革没能有效地解决俄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遭到国内一些保守贵族势力的强硬反对和阻碍,也未能防止俄国革命的爆发。

——摘编李丹、陈丽平《简评俄国的斯托雷平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斯托雷平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阀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现状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一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教育行政权力全部揽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一一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析国民政府的教育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钟南山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钟南山是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这时,钟南山带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在他的指挥下,科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抗击非典的功臣”。“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摘自2019.1.10.《军报记者》

材料二   在疫情防控期间,老百姓非常熟悉一个人——钟南山,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新冠病毒确诊人数最新数据,同时查看钟南山最新言论,钟南山对疫情防控贡献非常大。目前,湖北人评价钟南山的公开信引关注,肯定了他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位湖北人说,钟南山院士是来拯救我们的神,也是拯救万千生命最关键的人之一。1月20日,钟南山宣布病毒“人传人”,在春节来临之前,武汉官方下令封城,随后各地防范疫情,实行严格的隔离管理措施,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最有效地预防疫情蔓延扩大……

——摘自2020.3.12.桃之夭夭微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钟南山抗疫背景。
(2)根据材料,评析钟南山对抗击疫情的贡献。
10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国则希望维持现状;关于通商问题,英国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求维持原状。”这一评述意在说明(     
A.禁烟运动是战争的诱因B.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
C.英国蓄谋已久发动战争D.战争主因是中西文明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