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古代西方有众多文明先后登场,相互交流碰撞,地图有助于我们从空间角度梳理这些文明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10题为单选。)



1.图中A处于(     )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民族国家。
A.公元前15世纪B.公元前5世纪C.公元5世纪D.公元15世纪.
2.下列国家中,同时将图中B处与C处纳入本国疆域的国家是(     )。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
3.图中D地附近在(     )曾是统治地中海的庞大帝国的政治中心。
A.公元前5-4世纪B.公元1-2世纪C.公元7-8世纪D.公元12-13世纪
4.推翻了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东征发起于图中的(     )地附近。
A.EB.GC.KD.Q
5.根据目前的研究,下列选项中文明出现较早的是图中的(     )地附近。
A.NB.FC.PD.S
6.曾有一位古人评价他们对于地中海的认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这位古人大概率生活在图中(     )地附近。
A.AB.RC.FD.P
7.在三千年前,图中Q地附近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哈里发B.皇帝C.苏丹D.法老
8.在今天仍影响广泛的伊斯兰教创立于图中的(     )地附近。
A.RB.KC.PD.N
9.图中H地附近曾是两个大帝国的都城,这座城市在13世纪被称作(     )。
A.君士坦丁堡B.伊斯坦布尔C.拜占庭D.东罗马
10.在13世纪,统治着图中M地附近的国家是(     )。
A.俄罗斯帝国B.罗马帝国.C.金帐汗国D.阿拉伯帝国
11.古代地中海周边文明辉煌灿烂,因此有人盛赞地中海:“地中海是旧世界的心脏,因为她是旧世界成立的条件和赋予旧世界以生命的东西。没有地中海,世界历史便无从设想了。”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简要论述。
2023-05-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2 . 战争与和平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暴露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敲响了治理世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警钟。



(1)签署材料A所示条约的国际会议名称是?材料B中“中国劳工”参加的战争名称是?
(2)一战结束后,通过国际会议构建起来的国际格局名称是?有人把这个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你是否赞成,请简要说明理由。
(3)将下表的选项合理配对
(1)一战的导火线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            B.《凡尔赛条约》
(3)1919年巴黎和会            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4)1921年华盛顿会议                      D.1914年6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5)1931年九一八事变                      E.《九国公约》
(6)1937年七七事变                         F.德国“速决战”破产
(7)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G.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8)1941年太平洋战争                      H.大国一致原则
(9)国际联盟                                   I.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0)联合国                                     J.全体一致原则
(1)___(2)___(3)___(4)___(5)___(6)___(7)___(8)___(9)___(10)___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支配世界的时代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所谓……

——《教师教学用书》第24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新格局名称是?两极格局是指?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国际新格局的认识。
2023-05-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杰出历史人物与时代发展

人类历史群星闪耀,杰出人物作为时代的产物,也推动了时代文化进步。


(1)将图片人物与时代和成就匹配: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填字母)
(2)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匹配:
A.拿破仑                 B.甘地                 C.哥伦布                 D.伏尔泰
                     
__①__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__②__以特别的斗争方法争取民族独立。
__③__颁布法典,维护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__④__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填字母)
(3)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求,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存在差异,请补充正确选项。(填字母)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__①__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__②__主张主权在民。
A.亚当·斯密               B.卢梭                    C.洛克                    D.孟德斯鸠
                        
(4)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为例,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内容谈谈杰出人物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023-05-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4 . 伟大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凝聚力民族意志,锻炼了民族精神,铸就了一支铁打的人民军队,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标志着(     
A.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日均速战速决战略破产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2)有学者认为: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后,与国民党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相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更符合中国城市人口的心态,包括学生、知识分子、很大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工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了大批党员B.促成联将抗日方针的全面实施
C.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核心D.与社会各界打成共赴国难共识
(3)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主要有(     
①南京大屠杀                       ②推行“慰安妇”制度
③细菌战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4-2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诞生,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1)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如上,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填写相应字母)。
①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
②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
④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
⑤将浮雕所呈现的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应为____。

阅读下列诗歌(节选),回答问题

材料   (一)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游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三)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四)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按所反映历史时间的时序排列上述诗歌内容,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3)诗歌(一)中学子“焚佞府”的主要诉求是(     
A.捍卫国家主权B.反对政府贪污C.呼吁言论自由D.建立共和政体
(4)诗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成功B.中国共产党成立C.巴黎公社建立D.新经济政策实施
(5)诗歌(四)描写的革命行动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
(6)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2023-04-29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1840—1860年1860—1890年1880—1900年1900—1920年
鸦片战争后签订
①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④____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编纂《海国图志》的
②____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为应对内忧外患局面,统治阶级推行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
③____
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领导的⑤____建立新的共和政体
(2)综合以上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2023-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忘却与铭记。

材料一   1840年后的数十年间,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场战争”指哪场战争?它使清朝陷入了怎样的境地?

材料二   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看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还在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就不再提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是委婉地写道,他们在1842年“得到了”那个岛。

——英·蓝诗玲《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之名最早由一位英国记者所起,以讽刺政府的不道德行为,后来英国教科书“不再提第一次鸦片战争”,其目的何在?
2023-04-2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列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列子》为东晋注疏本。千百年来,对“愚公移山”形象内涵的阐释在时代的呼唤下不断演变,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一   《佛说力士移山经》是《列子》“愚公移山”故事的“前文本”……所谓“北山愚公”与“河曲智叟”之名,即从《论语》所载孔子“上智”“下愚”之说而来……在张扬儒学的同时,《列子》又援佛入道,融化西来之佛学思想,以沟通释、道二家之津梁,其孤明先发已经为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文化融合导夫先路了。

——2016年范子烨《“愚公移山”移自哪里?》

材料二   (我)人生的观念应当是:——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怎样叫做自由发展个人?就是充量发挥己身潜蓄的能力,却不遵照固定的线路。……怎样叫做公众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怎样能实行了这个人生观念?就是努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为乎”……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

——191811月傅斯年《人生问题发端》

材料三   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1945年毛泽东中共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


(1)根据材料一,《愚公移山》故事出现时学术思想上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傅斯年的文章中,愚公指“具有个性的个人”,移山指“努力为公”,请选择其赋予《愚公移山》怎样的精神内核?(单选)(     
A.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中华民族面对困难,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C.中华民族崇尚的勤劳、坚韧、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
D.人生的意义是兼具个人自由与公众福利,个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融入历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赋予《愚公移山》怎样的新的精神内核?并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的形象内涵演变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牛瘟及其影响

18656月,英国传出19世纪第一起牛瘟案例。这次牛瘟源自俄国,透过进口牛只,传播至伦敦,因没有及时管控,疫情很快蔓延至英国各个地区。突如其来的牛瘟很快成为重大公众事件,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也对英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分歧与共识

欧洲与英国各界对于牛瘟的病原及治疗方式众说纷纭。1865年《泰晤士报》针对牛瘟发表了多篇社论。

材料一   所有病牛接触物都是传染源,除了改善环境卫生扫除传染媒介以外,还应采取更为严格之防疫措施,比如限制国内畜群移动、禁止活畜进口……

材料二   疾病乃发自动物体内,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为致病之源。……许多措施并无必要,只要卫生改善就能扫除疾病之源,并降低动物自体发病可能性。


(1)以上两篇社论存在哪些分歧和共识?

虽然对于牛瘟的看法不同,但当时社会各界都将矛头指向了改善动物运输环境。

材料三   “保护动物免于路途中不必要之受苦。”

——1869年英国《传染病(动物)法》第75条)


(2)动物运输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运输工具变化,结合所学进行排序。(填字母)(     
A.火车运输B.徒步赶集C.货车运输

(二)牛瘟蔓延所带来的“次生”影响

1865年牛瘟的流行及其蔓延,导致伦敦五分之四奶牛的死亡或屠宰,随之而来的牛奶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牛奶掺假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以下哪些史料可以作为牛奶掺假的证据(多选)(     
A.1860年,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食品掺假法》获得通过。
B.1878—1881年间伦敦牛奶样本检测中,掺假比例为24.9%。
C.1881年,伦敦出现3例因饮用公共宴会上含过量硫化砷的牛奶而突发性死亡的案例。
D.1883年,有分析报告指出牛奶商只要对牛奶掺入20%的水,就可获得可观利润。

(三)应对与根除

材料四   英国政府应对牛瘟的大事记

时间事件
1881通过《兽医外科医生法》允许兽医介入治疗。
1920兽医学家爱德华发现注射过稀释的牛瘟病毒的动物能够终身免受此病毒的侵袭。
1924英国同法国、芬兰等28个国家达成国际协定,成立国际兽疫局,后改称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4)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归纳牛瘟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3-04-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墙”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墙”的修建与倒塌之间不断轮回。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功能不同的墙,对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标出下列墙在下图所处的位置空间。(填字母)
A.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命人修建城墙
B.公元前27世纪法老命人营造防沙墙
C.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人所建造的防御墙
D.1961年修建的柏林墙
E.15世纪印加人所筑长城
F.2003年修建的印巴边境的“隔离墙”

在中国近代,“墙”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1912年,《真相画报》对上海拆除旧城墙一事大加赞赏:

上海租界六通四辟,车水马龙,毫无障碍,唯县城闭塞,有同圈禁,不独贻笑外人,对于我国民,亦有种种之妨害。交通既形不便,空气定多秽浊,吾民何辜,受兹苦恼。……真足为新世界新人物之纪念。


(2)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拆除旧城墙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真相画报》关于是否拆长城的评论:

历代以之限西北戎马之足,匈奴……等族,皆有所畏慑,不能越雷池一步。前清自辽左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北方无烽燧之警,今更五族一家,共为同化,此城遂同虚设……。而与其拆之而劳民,不若存之以为考古之资料。埃及之金字塔、罗马之千里石渠,合之长城,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欤。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杂志编者从哪些角度陈述了他反对拆除长城的意见。
(4)美国总统曾对柏林墙的修建表示“墙比战争好太多了”,柏林墙的修建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单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历史上“墙”的修建与拆除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