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2021年有许多历史事件大周年值得纪念。某校历史学社策划设计相关内容展板,以下为展板策划表。

展板一1851年(170周年)     ①(人名)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
展板二1861年(160周年)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当权人物开始进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②。
展板三1871年(150周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 ③(政权名称)。
展板四1901年(120周年)《④》签订,中国彻底沦入半殖民地深渊;清末新政开始。
展板五1911年(110周年)   ⑤起义爆发,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展板六1921年(100周年)   ⑥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展板七1931年(90周年)   ⑦事变爆发,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展板八1941年(80周年)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⑧爆发。
展板九1961年(60周年)东德修建“柏林墙”;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展板十1971年(50周年)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⑨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展板十一1991年(30周年)欧洲联盟成立;⑩,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崩溃。
展板十二2001年(20周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所学知识,将表格中①-⑩填写完整。
2.社团进一步对以上展板进行归类以确定大的历史主题,请通过展板判断主题。
展板一、二、四、五展板七、八展板九、展板十一展板十、展板十二
主题①主题: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加剧主题②主题③
2023-11-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2024-06-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稻香中国。

前两周的升旗仪式上,纪念袁隆平爷爷的视频让大家格外感动,班里的集邮爱好者带来了他的一部分与水稻有关的邮票,引发热烈讨论。水稻是中国重要粮食之一、它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历程,邮票虽小,方寸之间可见大天地。




①河姆渡遗址生产工具②都江堰③徐光启④汉代耕种


⑤联产承包好2023年世界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723《科技创新》邮票(54)渤海粮仓示范工程

1.请根据时间先后,将以上邮票反映的内容进行排列。(填写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⑤—⑦—⑧—⑥
2.水稻,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五种粮食作物,除了水稻之外,其余原产地都来自国外,它们的来源地是(双选)
A.西欧B.北非C.美洲D.西亚
下面选项有问题3.根据邮票①,④,⑤,当时的水稻种植的劳作方式分别是什么?(填字母)①____   ____   ____A.家庭劳作   B.集体劳作   C.作坊劳作4.综合上述邮票蕴含的信息,同学们找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因素的密码并填写了一部分,请将剩余邮票填补至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政策支持
技术革新
工具改进
经验总结
5.重视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是中国一直践行的理念,谈谈重视粮食安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墙”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墙”的修建与倒塌之间不断轮回。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功能不同的墙,对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标出下列墙在下图所处的位置空间。(填字母)
A.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命人修建城墙
B.公元前27世纪法老命人营造防沙墙
C.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人所建造的防御墙
D.1961年修建的柏林墙
E.15世纪印加人所筑长城
F.2003年修建的印巴边境的“隔离墙”

在中国近代,“墙”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1912年,《真相画报》对上海拆除旧城墙一事大加赞赏:

上海租界六通四辟,车水马龙,毫无障碍,唯县城闭塞,有同圈禁,不独贻笑外人,对于我国民,亦有种种之妨害。交通既形不便,空气定多秽浊,吾民何辜,受兹苦恼。……真足为新世界新人物之纪念。


(2)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拆除旧城墙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真相画报》关于是否拆长城的评论:

历代以之限西北戎马之足,匈奴……等族,皆有所畏慑,不能越雷池一步。前清自辽左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北方无烽燧之警,今更五族一家,共为同化,此城遂同虚设……。而与其拆之而劳民,不若存之以为考古之资料。埃及之金字塔、罗马之千里石渠,合之长城,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欤。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杂志编者从哪些角度陈述了他反对拆除长城的意见。
(4)美国总统曾对柏林墙的修建表示“墙比战争好太多了”,柏林墙的修建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单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历史上“墙”的修建与拆除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某校历史学社举行了一次《革命圣地》红色邮展。以下为参展邮票:

A.中共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指挥部


C.人民大会堂


D.天安门

E.井冈山茨坪

F.遵义会议会址

G.延安风光

H.西柏坡旧址

(1)有同学指出,参展邮票以面值大小顺序排布不尽合理,他尝试按照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确定相应时代主题后重新排序。请根据下表所列时代主题与除邮票 D 之外的其它七枚邮票进行排序:
序号时代主题名邮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红军长征中的伟大历史转折
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2)有同学发现邮票 D 可以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多个时代主题相吻合。请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对该邮票的相关事件说明,填写相应的时代主题。

D

1919 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35 年,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

1949 年,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3)如果要增加一枚邮票,你会选择哪一个地点作为主题图案?为什么?
(4)如果要为本次邮展制作一块序言展板,请你撰写序言的内容。(结合材料,内容自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