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国权路某高中历史研究小组了解到有历史学家提出“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即晚明的 中国相比于之前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小组尝试通过史料研读,初步还原史家得出这一结论的研究路径。

步骤一

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了解晚明之前的中国状况。为此,研究小组首先基于以下资料,对晚明之前的中国各方面状况进行分析:

材料一:“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经,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乐(上)》

材料二:“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

材料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子语类》

1.上述材料分别是从哪些视角描述晚明之前的中国状况? 概括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中国状况。

步骤二研究小组又找来晚明的一些材料。

材料四:“夫天生·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

材料五:“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展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白取分金为饕飧计。”

——《西台漫纪》

材料六:“隆庆元年,福建巡抚都御使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奉旨允行。”

——《东西洋考》

2.对比步骤一和步骤二所列材料,研究小组认同“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说明其理由。
3.研究小组认为要进一步证明“晚明大变局”这一观点,还可以补充的是(     )(双选)
A.新的农作物品种出现B.一年两熟耕作方式出现
C.赋役制度出现新变化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步骤三

4.研究小组归纳总结,上述探究活动涉及到哪些史学研究方法?
2023-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人说,历史总会有一些节点,决定国家的命运以及世界未来的局势。

1.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将相关材料与结论进行配伍。

工业革命时期得到英国纺织工厂                                           B. 工业革命前后的英国城市分布

C.工业革命前后英国主要工业生产情况                                                            D. 《联合体之王》(1901年)
E. 比起以前,人类生产出更多钢铁,制作出更多服装,兴建出更多建筑……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生产超出了需求……购物已成为人类最喜爱的消遣……各种宗教节日都已经成为了购物节。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结论:①生产方式转变       ②生活方式改变
材料(填字母)结论(填序号)
9.1         E社会生产力提高
B        E    9.3
A             9.2       9.3

2.19世纪中叶,伴随着工业化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名称与其相关的言论或政令配伍。
10. 南北战争
11.农奴制改革
12.王朝统一战争
13.明治维新
A.”我不愿农民过于优厚,但我要防止暴动
B.“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C.“铁血政策”
D.叛乱州或地区境内所有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3.依据下图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双选)(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B.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落后国家渐趋赶超D.世界各地区分工明显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工业化浪潮是决定世界未来局势的一个“节点”?
2023-12-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1.请将下列事件与发生地点一一对应。(填字母)

(1)独立战争(2)光荣革命(3)法国大革命(4)明治维新(5)王朝统一战争(6)农奴制改革
2.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具有双重性质的是(     )(单选)
A.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独立战争D.南北战争
3.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着共性特点。
(1)英国和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文件分别是(     )(单选)
A.《权利法案》和《宅地法》             B.《大宪章》和《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和《合众国宪法》       D.《大宪章》和《合众国宪法》
(2)英国、美国掌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部门分别是(     )(单选)
A.英国:国王和议会,美国:总统和国会
B.英国:内阁和议会,美国:总统和国会
C.英国:国王和议会,美国:最高法院和国会
D.英国:内阁和议会,美国:最高法院和国会
(3)资本主义各国,首相和总统都是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这是受哪位思想家思 想的影响?(     )(单选)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4)根据上述探究,各国资本主义制度共同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2023-12-1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文明互动的结果,塑造出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图景。

材料一:法国革命的精神虽曾跟着拿破仑的铁蹄走遍欧洲的大半,但这只可以说是他穷兵黩武的旁产品,不是他的至诚目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波斯人、阿拉伯人和中亚人,都来到这座位于丝绸之路终点的城市(唐都长安),使其成为全世界文化最多样的国际大都会。城内有景教教堂、索罗亚斯德教寺庙、穆斯林清真寺。 ……很多古物,例如伊朗银器的仿制品,所反映的审美倾向属于中国人而非其所有者。

—— (英)罗伯茨等《企鹅全球史》

材料三;西方光线在射入美洲棱镜后便分解成自己的基本原色,并与土著的光束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文化光谱。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光谱已不再是印第安人的,也不是西方的,而变成了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光谱。

——(秘鲁)罗德里格斯《拉丁美洲文明与文化

材料四:作为移民社会,新加坡多元民族、多元语言与多元宗教信仰共生并存,其文化形成发展呈多元态势……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性与共性,本土化与国际化冲突碰撞又互通联动,构建起新加坡多元文化的间架。

——张跃等《新加坡文化概论》

1.对于法国革命精神是“穷兵黩武的旁产品,不是他至诚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双选)
A.穷兵黩武是手段,精神传播是目的
B.穷兵黩武是手段,精神传播不是目的
C.精神传播是主观意图,穷兵黩武是客观结果
D.穷兵黩武是主观意图,精神传播是客观结果
2.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审美倾向属于中国人而非其所有者”?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两地形成不同文化特征的原因?
4.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如何看待文明互动与文化塑型?
2023-11-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图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南北统一
2023-01-16更新 | 273次组卷 | 32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所获得的特权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内河航运权   ②协定关税权     ③京津驻军权     ④通商口岸设厂权
A.①④②③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7 . (三)宋太祖改革的影响

某教师为学生作有关宋太祖改革的专题讲座,教师首先出示了材料一:

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1.教师提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太祖改革的影响?
学生回答

接着,教师出示了材料二: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2.教师提问:通过这则追加的材料,还可以看到宋太祖改革的哪一影响?
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又出示了材料三:

材料三: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 一举而下,罢诸侯之 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范仲淹年谱》

3.教师提问:材料三可与上述哪则材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4.老师启发: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宋太祖改革的影响”,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2022-12-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这里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指(     
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
开始年41.53.2430.720.6
结束年54.517.127.20.041.2

A.五四时期B.抗战时期C.过渡时期D.文革时期
2022-12-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取得的成果有(     
①土地改革        ②三线建设   ③“两弹一星” ④三大改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1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下列对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文景之治B.汉武帝盛世C.光武中兴D.康乾盛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