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2023-05-24更新 | 142次组卷 | 33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22-23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

1.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加以评论,主要因为(     )(双选)
A.秦孝公大力支持B.变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C.变法为各国沿用D.变法措施有助于秦国强大

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止,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名称,结合所学简述此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四: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3.依据材料四,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视角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四)梁启超眼中的中西文化

材料一:“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县,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梁启超《论自由》(1902年)

材料二: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於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5.材料一中梁启超对西方文化有怎样的看法?
6.依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看法发生了那些变化?
7.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看法的变化?
2023-05-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3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波云诡谲。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冷战的同时,整个世界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
1945195519651990
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第二次柏林危机
危机
△东欧剧变
●德国统一
解体
●欧盟成立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成立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现象。
◆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北美自由贸易区。
□1955年,召开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 会议。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冷战爆发后,不仅有国家层面的对抗,在文学艺术领域也针锋相对,试图占领舆论高地。


⑦华盛顿的“和平鸽” ⑧《赫鲁晓夫给卡斯特罗拔导弹牙》
2.根据内容,判断两幅漫画作者的国别。(填字母)并分析两则漫画的史料价值。
⑦______   ⑧______(A.苏联       B.美国)
3.根据大事年表,你认为二战后的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哪些重大趋势?
时间事件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
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2023-05-15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题
22-23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4 . 小李同学对殖民体系的形成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相关内容很感兴趣。为进一步厘清历史发展脉络,课后做了如下探究。

1.依据提示,完成殖民体系瓦解历程的提纲。
A.埃及                           B.巴西                                                      C.苏丹马赫迪起义
D.墨西哥                    E.洋务运动                                               F.19世纪末20世纪初
G.辛亥革命                    H.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I.两次世界大战间
(一)殖民地人民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19世纪—20世纪初)
(1)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海地独立
西属殖民地的独立斗争
葡属独立
(2)亚洲的觉醒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的立宪革命
中国的
(3)非洲的抗争
埃及的抗英运动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时间: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新高潮

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埃塞俄比亚抗击法西斯战争
卡德纳斯改革
(三)民族独立运动掀起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家的罢工;1932年,萨尔瓦多很多地方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据此可知,拉美“新变化”(     
A.以争取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B.走上探索本国现代化的道路
C.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影响D.致力于抵制美国的殖民渗透
3.简析20世纪以来瓦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因素。
2023-05-1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题

5 . 中国的近代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始终在徘徊、调适、努力,真如《诗经》所说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卡片一

著作:____
作者:魏源
简介: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卡片二

著作:《瀛寰志略》
作者:____
简介:系统介绍了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卡片三

著作1:《新学伪经考》
著作2:《孔子改割制考》
作者:——
简介:两本著作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1.请帮助同学们填写上述读书卡片。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根据材料一,为什么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是“今日救时第一要务”?

材料二   中山装强调平民实用风格,而且寓意三民主义思想:前衣襟有五粒扣子,代表“五权分立”;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三粒袖扣,则表达“三民主义”。

——陈蕴茜《身体歧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

3.中山装的产生理念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3-05-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一直以来,打捞在近代某次战役①中沉没于辽宁丹东海域内一艘战舰的声音不绝于耳。2014年,它被暂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该舰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致远号”舰载武装
主炮两门1210mm克虏伯后膛主炮
副炮两门16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后膛副炮
速射炮八门75mm哈奇开斯速射炮,两门47mm哈奇开斯速射炮

机关炮
六门37mm哈奇开斯机关炮
六门0.45英寸( 11mm) 10管轮转式格林机关炮
鱼雷四联装18英寸(457mm)鱼雷发射管

——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提供的档案资料

材料二

打捞现场发现的瓷盘。其中间有篆书“致远”二字,上面是“致远”的字母,下面的英文为“中华帝国海军”

材料三

北洋舰队“靖远舰”上的餐具及瓷盘上标识放大图,中间有篆书“靖远”二字,上面是“靖远”的字母,下面的英文为“中华帝国海军”。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材料四

打捞现场发现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与152毫米副炮炮弹。除此之外,“丹东一号”目前发现的武器装备还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大量的弹药、保存完整的鱼雷引信等。

材料五

在“丹东一号”舰体两侧均发现有方形舷窗。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集的各领域专家,将该方形舷窗与历史照片等资料对比发现,这种方形舷窗只安装在“致远舰”上。

1.近代某次战役①战役爆发于哪一年?       
A.1840年B.1856年C.1894年D.1900年
2.与战役①相关的条约是以下哪一项?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3.除建成新式海军外,洋务运动还有哪些措施?请写出三条。
4.如果要探明“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以上可做直接证据的是_______,间接证据的是_______。(填材料序号)
2023-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因外辱不断加重和内政腐朽不堪而越演越烈,而巨大的变化也在神州大地上上演。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武昌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定都
④三国干涉日本归还此地
⑤“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
1.请将地图上的字母所对应的地点与上述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述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填写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件①后,英、法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事件②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孙中山为都督。
C.事件④中的三国分别指俄国、英国、德国。
D.事件⑤中,孙中山得到了西北军阀的支持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3-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与“图像转向”的出现,图像入史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1.请将上列历史图片依时间顺序排列在时间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条约与相关的历史图片一一对应。
①《南京条约》 _______
②《越南条款》 _______
③《辛丑条约》 _______
3.请将以下历史言论与相关的历史图片一一对应。
①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②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③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以下有关历史图片的说明,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图B绘画中央的人物为左宗棠,他率领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_______
②图C事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代表人物有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_______
③图E中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杨锐。_______
④图F拍摄于1912年的南京。_______
2023-05-14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 民族国家的构建。

民族国家是近代新出现的国家形式,西欧较早建立民族国家,西欧各国也由此成为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的强者。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假如你问一个人的身份,他会首先告诉你,他是基督徒,其次是某个地区的居民,比如卢瓦尔河谷人、勃艮第人或者伦敦人,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或者德意志人。

——余建华《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一人独揽全部国家大权,并且把王权神圣化,给自己冠以“太阳王”的称号。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人们在一位有道明君治理下才有一个祖国,在一个昏君统治下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祖国了。

——伏尔泰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了法兰西民族。

——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马赛曲》后被定为法国国歌
7月14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在形式上将我们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崭新的共和国形式。……国家第一次与领土、民族、主权等现代的概念牢牢地结合在一起。辛亥革命以后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都是通过对民族国家特有的主权意识的争取来唤醒整个国家和民族,争取的是在民族国家之林的生存权利。……这就是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力量。

——朱月白《从朝代之国走向民族之国》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国家观”?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法国人的“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西方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