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下图为东汉中后期的坞壁式庄园建筑。图示建筑多以坚实、高大、封闭、高防御性为主,周边筑有高墙,四隅均建有角楼,大部分庭院内还建有了望楼,以供登高望远、预警等之用。据此推知,这种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安平逢家庄壁画墓中的庭院图
A.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B.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C.军阀割据造成的危害D.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2 . 图1、图2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医疗保障体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       

图1

   

图2

A.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B.注重对农村居民的保障
C.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D.推动了预期寿命的提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昆廷·斯金纳尔讲道:“乡村居民必须先维持自己,才能以剩余产物维护城市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城市。”近代中国城乡间矛盾对峙关系的存在和日渐加剧,造成广大乡村经济的残破和农业生产者的贫困,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无法得到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撑,从而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502025年中国城乡人口以及城镇化率演变示意图

——摘编自顾朝林著《中国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归纳“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形成这一趋势的政治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研究称: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形成了彩陶文化圈、鼎文化圈和筒形罐文化圈。下面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形势和文化交流主要方向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注:1.赵宝沟文化2.孕细文化3.大溪文化4.薛家岗一北阴阳管文化5.赵泽文化6.大汶口文化
注:1.简形罐文化图Ⅱ.彩陶文化图Ⅲ.菲文化图
A.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星罗棋布B.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特征
C.已由东西交流转变为南北对峙格局D.华夏文明优于周边的其他文明
2024-04-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图 1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 2 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2023-06-21更新 | 6097次组卷 | 4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②抨击封建专制并倡导经世致用
③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
A.a-④、b-②、c-③、d-①B.a-④、b-③、c-②、d-①
C.a-④、b-③、c-①、d-②D.a-①、b-②、c-③、d-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元代初创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明代多次大规模疏浚,重新贯通,形成了北京至杭州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建城所用的木料、砖瓦、石料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运河运送的,临清的贡砖、苏州的金砖等,纷纷顺大运河漂流至北京,为宫城建筑添砖加瓦。大运河上还漂来了江浙的丝绸、棉布、织锦,安徽的笔、墨、纸、砚,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等。可谓“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

——据网络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由隋唐大运河与元朝京杭大运河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运河漂来了紫禁城”这句话的理解。
2023-03-10更新 | 41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五校直升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吕克勤主编《中国古代史》中有关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示意图。由此可知此时
A.社会等级森严B.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C.神权色彩浓厚D.权贵阶层开始出现
10 . 华夏认同的形成

材料一 周代早期的扩张示意图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材料二 周王室尝自称“夏”,“诸夏”即分享周室礼仪与荣誉之诸国。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这些移民贵族散居各地,每一分支皆人数有限,力量不足以镇服地方,促使诸侯一面相互竞争,一面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徒,造成了各族交结杂处的局面。异族的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进入战国时期,内迁异族已为华夏吸收、融合,华夏民族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颜世安《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夏”融合与地域族群》、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周族扩张的方向和区域。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至战国时期华夏认同形成的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