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为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众多官员的事迹(节选自《后汉书》)。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姓名职位事迹
郭汲(山西)并州牧“所到县邑,老幼相随,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老)德英俊”
杜诗(河南)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卫飒(湖南)桂阳太守“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A.吏治整顿成效显现B.儒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备
C.刺史制度收效显著D.察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2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御史李定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在长达两个多月的审判过程中,范镇、张方平等栩中大臣以苏轼为人刚正、重仁义、富有才华、上尊皇帝、心怀天下等理由奋力上书,最终苏轼免于一死改贬谪黄州,史称“乌台诗案”。这体现了宋朝(     
A.法律观念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北宋官员朋党观念浓厚
C.纲常伦理道德得到强化D.司法审判深受佛道影响
2023-08-22更新 | 30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某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教授古代世界文明史时,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     
A.看到苏美尔人在用60进制计算粮食产量B.欣赏雅利安人在莎草纸上书写的象形文字
C.在恒河边克尔白神庙发现那尔迈调色板D.在爱琴海边与哲人苏格拉底夜读“悬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流行一种户外活动,诗人寇准曾写道:“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由此可知,下列诗句中描述该项户外活动的是(     
A.拔山扛鼎乌足矜,引绳排根非胜事B.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C.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D.天上鹅鸾徒似耳,却惊遮日傍云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士族的衰微和十国割据战争进入尾声,宋太宗登基后在沿袭唐朝科举的同时,开始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使及第者在官职升迁上更受优宠。他首创锁院和糊名两制,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颁布诏令云:“朝廷比较,设贡举以待贤材。……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进士科考题多为《主圣臣赞诗》《二仪合德诗》等,且多出自儒家经典论著中。赵宋代周而起,除重建国家制度等要务以外,弘扬士德、改变士风也是当务之急。太宗变革科举制度,使之成为改变士风的重要手段,“以儒立国”之气象昭然显现。

——摘编自诸葛忆兵《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辽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于会同元年(938年)效仿唐朝,率先在当地实行科举取士。对儒家文化深感兴趣的辽圣宗,于统和六年(988年)遍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将科举制推向辽朝全境,并把贡院从南京(今北京)迁至上京临潢府,管理范围也扩至辽朝全境。统治者担心让契丹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会影响契丹族历来强调的尚武骑射精神,故从设立科举之初就严禁契丹族士子以及辽朝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只允许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渤海族粟末革末鞨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虽辽朝拓展了科举取士的地域范围,但是科举并未成为辽朝大多数少数民族士子入住的途径,进士在官僚阶层中所占的比重是有限的。正如有学者称:“在《辽史》中有传或有附传的人,共计272人,其中出身进士者仅22人。”

——摘编自李兵《辽金元科举制度的创新及其政治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太宗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代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诗句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一致评价是()唐李益《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当代冰雪红豆《七绝大运河》“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A.耗费国力B.激化矛盾C.加速隋亡D.促进交流
8 .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蛮夷”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A.楚国恪守“华夷之辩”的文化传统B.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
C.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D.战争冲突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2022-03-02更新 | 33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辞藻华丽,但思想内容贫乏空虚。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要求文学反映现实,担当历史使命,进行“诗文革命”。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科举制度的形成D.主流思想的嬗变
2022-01-09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阿拉伯半岛统一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附近举行赛诗会,诗人朗通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下列有关”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的文化桥梁B.主要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
C.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故事D.对后世西欧文艺复兴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