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图内容节选自1867 年鲍狄埃在纽约写的著名长诗——《巴黎公社》。这首诗一发表,立即受到美国工人的普遍重视和赞扬。旧金山的社会主义小组很快就把它印成单行本,广为散发。这表明,巴黎公社(     

A.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促进欧洲工人的觉醒
C.代表了当时的时代潮流D.成为工人运动的榜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9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235次组卷 | 33卷引用:黑龙江省鸡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诗是诗人记录当时心情的载体,从他们的诗中我们可以体会诗人们萦念的情怀。如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诗句可推断出(     
李白《南奔书怀》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杜甫《哀王孙》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戴叔伦《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证史B.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C.唐诗真实再现社会全景D.唐诗风格各异类型众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8年1月,中国新诗体首次出现在《新青年》4卷1号,所载9首诗中有刘半农的两首白话诗:《题女儿小蕙周岁日造像《相隔一层纸》,后来被顽固派视为“非圣无法,罪大恶极”。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薄弱B.思想层面革命运动任重道远
C.民主与科学的渲染力度有限D.文学革命亟需动摇儒学根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将主权划分的既能使组成联邦的各州继续在一切与本州的繁荣有关的事务上管理自己,又能使联邦所代表的全国政府仍然是一个整体和满足全国性的需要。联邦政府的义务和权利是简单而又容易界定的,因为联邦的结成就是以解决某些全国性的重大需要为目的的;而各州政府的义务和权利就复杂了,因为州政府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细节。当国家遇到重大危机时,从联邦和州政府这两大权利主体的角度看,联邦政府插手原本属于州政府范围内的事务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州政府需要依赖统一的全国性的联邦政府协调各州出现的关键问题,也需要来自联邦政府的一系列政府补助。最终结果是,州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常规,而联邦政府以制定普通法为例外。

——摘编自托克维尔(法)《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既受革命战争年代的影响,又受苏联经济管理模式的深刻影响,当时人们有一个共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统一,而执行国民经济计划是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因此,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不仅设立了一系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而且特别强调了它们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对此,周恩来强调:“现在,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和集中领导,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当时有人作了一首八行押韵诗,归纳了这一政治制度的正确功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1953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委员会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创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辽代部分皇帝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记载出处
(辽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华文字,遂改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帝(辽圣宗)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辽史》
(辽)兴宗好儒术,工丹青,以画鹿著名《辽东行部志》
A.宋辽之间的冲突逐渐消失B.契丹人坚持民族本位观念
C.辽国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D.汉文化对契丹人影响较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每年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苏美尔诗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不安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材料二   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受外界的干涉……因此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与每年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的底格里斯河不同,尼罗河是一条温顺的、可预测的大河。……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易被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并说明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造成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吕祖谦在《白鹿洞书院记》中写道:“国初(宋初)…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士无求学之所和教学资金的严重匮乏的双重压力之下,他们仍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和发展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官府找款和民间捐赠下,书院得以建立并运转。两宋期间,书院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所授内容多为《诗《书》易》等儒家经典,到了南宋时期则侧重应举训练。书院是知识分子求学之所,也是官府养士人之场地,因此书院多聘请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名师讲学问道,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书院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一摘编自陈祥《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书院开始由原先的山林推向城市,深入民间社会。据统计,明代有1962所,清代书院有4365所,几乎遍及各府、州。这一时期的书院以其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几乎完全取代官学,并肩负起藏书、祭祀的任务。秉持着“人皆可以尧舜”的理念,书院多采用门户开放讲学,力求用通俗之言,以伦理纲常解决民众人生问题、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书院发扬了私学的“有教无类”的精神,不仅教师来去自由,学生也不受年龄、出身、学历的限制。王守仁等人提出书院教学重在“人才培养”,以矫正“追名逐利”的不良心态;清朝时期以颜元为首的学者更是认为一所好学校应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为己任,教学以教授生徒训法、天文、地理为主要内容,而非科举内容。

——摘编自党亭军《明清书院救学特点的演变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书院教育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作用。
2022-11-13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白居易参与江南农活时所作,白居易凭借此诗一举中第,然而获得功名的白居易和当时许多出身较为低微的进士一样,不得不主动结交长安名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其推荐得以授官。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B.重文轻武风气愈发浓厚
C.官员主导文学创作D.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障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