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动等诸多因素所致。

隋朝

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598年)年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置进士科,轻“门弟”,重“才干”,“任人唯贤”

唐朝

考试科目种类更加齐全、丰富。唐初较重明经和进士科,后又逐渐重进士科。同时,制举也成为唐代科举的一大特色,即皇帝随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制举所列科目,由皇帝亲自选定。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宋朝

考试科目,有进士,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宋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有改动

元朝

科举时存时废,实行共约50年。科举中没有武举的考试科目,此外,元朝还将等级秩序充分体现在科举制度中:将考生分为左(蒙古人、色目人)右(汉人、南人)榜。元朝还通过科举确立了程朱理学在经义上的统治地位

明朝

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且明代士人在正式入考前须先获取资格,即进行资格获取考试。另外,明代科考的出题范围及答题格式、语言具有局限性:“专取四子书及《易》《诗》《书》《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及八股文

清朝

放宽对士人参举的一些限制,科目主要分为常科(文科、武科)、特科、翻译科,其考试和监督管理程序更加复杂严格,八股取士也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同元朝一样,将高压政策、民族等级制度与科举相结合,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摘编自崔毅铭《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僵化的因素分析》


围绕“科举制的变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朝代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朝代、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朝代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诗经》中有许多西周时期的诗篇,其中有不少农事诗,涉及到农业生产的许多方面。《周礼》的地官部分多是掌管社会经济的职官,其中主管农业生产的有小司徒、载师、司稼、稻人、草人、遂人、场人、廪人、仓人等。这反映出(     
A.西周统治者较重视农业B.西周农业实行集体耕作
C.西周土地可以转让买卖D.西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2023-11-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部分宋代女性诗人的代表性诗作以及诗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反映了宋代(     
诗人诗名诗作思想情感
朱淑真《春日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自我实现的人生期待,实现自己腾越龙门的理想
李清照《上框密韩肖胄诗》和《乌江》“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浓郁的爱家、爱国情思和关注人生的忧患意识

A.民族矛盾异常尖锐B.女性家国情怀彰显
C.理学塑造民族性格D.文人追求个性自由
4 .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这是唐代诗人汪遵写的《咏长城》诗。下列有关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长城西到临洮,东至辽西的山海关②汉新修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③明代对长城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④晚清在长城居庸关建“人”字形铁路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