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清朝《理藩院则例》具有法规性质,规范了宗教行为,这些则例中有清政府对于喇嘛教的优待,也有一定程度上限定喇嘛教权力的。清朝诗人查慎行的一句诗道尽此机:“番界从来知佛大,而今更识帝王尊。”由此可知,清朝(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理藩院权力逐渐扩大
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D.限制宗教的过度发展
2023-11-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说:“过去的诗人所忽视的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或者事情本身不应被忽视,但因为是普遍的、日常的和人们太贴近的生活内容,因而没有作为诗的素材,这些宋人都大量地写成诗歌。”该描述反映出,宋代(     
A.文学通俗化趋势明显B.多种文学种类纷呈
C.诗歌创作形式较丰富D.总结以往文学成就
2023-11-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宋朝以前,文人雅士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诩。而到了宋朝,“风雅处处是平常”,生活俗事、民间俗语,都可能有其雅致趣味,都可以入画人诗。这反映了宋朝
A.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B.世俗文化发展的现实
C.文人孤芳自赏的情态D.封建等级秩序的动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武帝采纳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的建议,兴办国立太学。在国立太学中只设儒家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其他诸子传记博士统统罢黜。太学中的教师是经学博士,太学的学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太常派遣的博士弟子五十人;另一部分是郡国选送经太常批准的“得受业弟子”地方派遣生。这两部分学生学习一年后要经严格考核,并按照学习的等次分派到皇帝身边做郎官,或被委派到中央一些机构和郡国首相下做属吏,学习不及格的罢除。

——摘编自李冬冬《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策略》

材料二   隋唐时期道教和佛教非常兴盛,唐高祖李渊甚至下诏提出先老、次孔、末释,赋予道教很高的政治待遇。但随着隋唐时期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崛起,汉晋以来儒家注重清谈、玄理的玄学之风逐渐消失,儒家学说在大量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开始复苏。此外,隋代科举制度的推行,将儒家经典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促成了儒学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唐太宗时下令全国各地普建孔庙,兴办学校。

——摘编自段红云《论隋唐时期的各民族大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独尊儒术”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长期居于主流地位的原因。
2022-11-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
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B.冲击了乡村的门阀政治根基
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
2021-06-02更新 | 2012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阿拉伯半岛统一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附近举行赛诗会,诗人朗通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下列有关”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的文化桥梁B.主要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
C.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故事D.对后世西欧文艺复兴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