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       

人物

成就

山上亿良

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

空海

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

吉备真备

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
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
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9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512次组卷 | 4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主导了诗坛,其中,北方文人受儒家祟古尚质的诗教说影响较大,对南朝宫体诗的绮靡浮艳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因此而否定它的声辞之美。基于此,在南北文人间一种“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及实践活动悄然兴起。据此可知当时(     
A.唐太宗注重延揽各方人才B.南北互鉴推动贞观诗坛革新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儒家伦理深刻影响唐诗创作
5 . 史载:鲁襄公十四年,姜戎首领驹支在诸侯集会中,赋诗言志,诵读《诗经》。楚国申叔时要求对贵族子弟教之以春秋,教之《诗》,教之礼,教之乐。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度走向衰落B.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
6 . 西周时期,楚君熊渠以“蛮夷”自居,并分封诸子与西周对峙;春秋时期,楚庄王将《诗》等典籍用于楚贵族的教育中,并积极参与诸侯争霸的伟业;战国时期,楚国成为七雄之一,既积极北上中原,又将五帝之一的“颛顼”奉为自己的先祖。这一状况反映了
A.楚国恪守“华夷之辩”的文化传统B.宗法体系长期受到诸侯的抵制
C.楚国“华夏认同”的程度日益加深D.战争冲突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
2022-03-02更新 | 33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朝进士科诗赋题,主题多是景物题咏或怀古,如《山出云诗》《金谷园花发怀古》。宋朝进士科诗赋题,出现了大量诸如《龙船习水战诗》《悬爵待士诗》《主圣臣贤诗》之类的主题。以上变化说明
A.宋朝重视官员政治素养B.唐宋进士考试题材单一
C.理学推动科举制的成熟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古代世界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以下选项中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的有
A①大麦②水稻—③骆马④造船技术⑤莎草纸⑥“零”
B①小麦②大麦③山羊④农耕技术⑤神话⑥字母文字
C①小麦②南瓜③山羊④“浮动园地”⑤儒略历⑥巴利文
D①大麦②豆类③牛④冶铁技术⑤悬诗⑥字母文字
A.AB.BC.CD.D
9 . 王安石曾为科举考试制定新制:“进士罢诗赋、帖经、愚义,各古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兼经,并大义十道。务涵义理,不须尽用注疏。”这反映出,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A.把儒学义理作为考试重点B.注重对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
C.使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D.使儒学成为经世致用之学
2021-12-12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清代魏源曾从政治维度对《诗经》做过诠解,说:“盖诗乐之作,所以宣上德而达下情,导其郁懑,作其忠孝,恒与政治相表里,故播之乡党邦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由此可知,《诗经》(     
A.起到了推行社会教化的功能B.是孔子所作实施乐教的文学作品
C.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D.体现了孔子对礼乐制度瓦解的担忧
2021-11-12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