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3/4的国土是山地,仅在崎岖山崖间有少量耕地,遭遇人口增加或自然灾害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他们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无以为生的平民、寻求财富的工商业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政治集团都是殖民的主体。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星星点点的众多城邦国家。柏拉图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摘编自崔艳华《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材料二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文明向外扩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流士改革的措施及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古代文明扩张的认识。
2024-05-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二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世界文明扩张的两种方式,并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明扩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桥梁”作用的三大帝国,并总结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023-12-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镇宁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或地区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突破高收入标准,以致该经济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停滞或徘徊。巴西被视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二战后,巴西长期依赖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依靠高投资率和高物质消耗推进经济增长,人均GDP增速一度高达7%。但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巴西经济陷入低迷。巴西历届政府缺乏对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有效规划,并且长期遵循“重增长、轻分配”的原则,这些也阻碍了经济增长。

——摘编自钟阳、刘霞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典型经济体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巴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历程带来的启示。
2023-11-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大学士,但大学士对政事“鲜所参决”,仅“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成祖即位,选拔了解缙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从此内阁成了常设机构,其成员是正从六七品的翰林官,没有属官,“不得专制诸司”。宣德时开始了票拟制度,即阁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采用,票拟往往成为敕谕发至全国执行,于是阁臣取得了处理国家大事的实权。嘉靖以后,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从内阁的形成、演变,可见内阁是皇权不可缺少的辅助,它是以亲近皇帝,在皇权的直接扶翼下运作的。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内阁制中央行政制度起源于英国。1688年至1701年威廉三世当政期间,内阁成员已不再由国王遴选,而变成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内阁由向国王负责变成向议会负责,由咨询机关变为权力机关。到18世纪末19世初,内阁日益成为一个独立于王权之外、依附于议会下院、主管行政决策的权力实体。19世纪中叶,议会处于至尊的地位,内阁秉承议会意志管理国家。19世纪后期,内阁开始凌于议会之上,成为政治权力的中枢和整个国家机器运转的轴心。进入20世纪后,内阁权力继续扩大,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大,首相的权力也相应扩大,英国政治学家詹宁斯将首相比喻为“众多行星围之运转的太阳”。

——摘编自汤勤等《西方行政制度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3-11-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城市社会展现出一系列城市工人的住宅问题,终于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特别是几次大的疫病的发生,终于使政府开始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逐渐改变了不干预政策。第一步是调查研究;第二步通过立法解决问题;第三步是通过立法规范处理大杂院建筑,变院子为街道;最后是由政府规划解决各城市的贫民窟问题。

——摘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摘编自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化特征。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4-05-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友好交往交流,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建立了相依共存的密切关系,造就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共同心理,并转化为一种巨大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是在本来就是集中统一的国家搞各民族独立自决或实行联邦制,那是历史的倒退,是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也是违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发展,既考虑了民族与地方的历史状况,又考虑了其现实的状态及发展需要。

历史上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问题。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把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更好地发展。

——摘编自王丽艳《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材料二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摘编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把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及其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擅自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的行为为非法行为;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征收金钱或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限与方式征收皆为非法……议会议员应经过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内自由进行演说、辩论,不应在议会以外的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向国王请愿为臣民的权利,据此对臣民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后,议会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

——摘编自齐延平《自由大宪章研究》

材料二   美国的三权分立主要表现为国会、总统和法院之间的相互制衡。一、就国会而言,其受到总统否决权的制约,也受到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制约。二、就总统而言,国会可以运用行政监督权制约总统,还拥有弹劾权;法院则可以运用司法审查权审查总统的行政法令是否违宪。三、就法院而言,国会对法院的制约有多项,包括国会对联邦法院法官有弹劾及免职权,可运用宪法修正权制约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等等。总统对联邦法院的制约有两项:对法官的提名权和赦免权。总统可以通过提名任命权,对法院的政治倾向性施加影响,通过赦免权改变法院的某些判决。

——摘编自王宝磊《浅谈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在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形成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确立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认识。
9 . 税收征缴和货币发行是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定律”揭示了我国古代历次赋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杂派税收并入正项税收中的现象,这种赋税改革模式又称之为“并税式”改革。我国古代,田赋与徭役分别征收,田赋以土地大小贫瘠为准征以米麦,徭役以丁身或丁户多寡为准征发劳动力,在“并税式”改革的过程中,田赋的税粮开始折银征收,徭役也从征发劳动力向征收役银转变,并最终将役银并入田赋银与田赋一样照田征收。

——摘自马海涛《“黄宗羲定律”:我国古代“并税式”赋税改革回顾》

材料二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自 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摘自朱丰根《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路径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赋役制度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徭役从征发劳动力向征收役银转变”,并分析这一趋势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动因的视角谈谈你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口号被称之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声”。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堕落的清朝政府,这是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的探索。可以说,武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立了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摘编自康沛竹、尚娜娜《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实践中,在付出巨大牺牲和残酷代价之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以武装斗争反抗国内外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在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带领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党领导人民沿着这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救中国。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摘编自刘建武《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担当与辉煌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的社会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青年一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