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2023-01-10更新 | 4590次组卷 | 3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学阶段。下表为理学不同学派的核心主张。

代表学派核心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1)材料一中“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指的是什么?任举一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说明其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其提出该主张的目的。
(3)指出表格中①、②代表的学派,综合材料说明儒学在中国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2021-12-0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中学、海南州贵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绸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赋税由实物改为交银,概行于天下。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今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

——摘编自范金民《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  十大商帮文化特征比较

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商帮名称所在地域文化特征
山西商帮山西义利结合,学而优则贾洞庭商帮苏州审时度势,更新观念
徽州商帮徽州贾而好儒,务实精明广东商帮广东内涵丰富,敢为天下先
陕西商帮陕西行道较多,追逐犀利江右商帮江西草根起家,讲究贾德
山东商帮山东重义守诺,恪守信用龙游商帮浙江手段高明,海纳百川
福建商帮福建内外勾结,盗亦有道宁波商帮宁波善于超越,后来居上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宋代在市场、货币方面有所突破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商帮文化的特征对现代企业建设的现实意义。
4 . 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2018-02-04更新 | 416次组卷 | 2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766-780)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白居易集》卷2《重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两税法的背景?
(2)分析材料一得出,两税法的创新之处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
2023-12-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后期,明清易代,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力造成了严重破坏,明末活跃的社会文化思潮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清王朝通过严酷的文化政策,实现了皇权对真理的垄断。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清初学者致力于文化的保存和儒学的重建。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由君王一人独断;二是君民平等,君的权力来自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此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三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主宰,不应必须尽心尽力为君服务。黄宗羲还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新诠释。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工商皆本”主张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的积极意义。
2023-11-18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教育大门向全民敞开,“所有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学问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满载而归,把他们所储藏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浩繁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百科全书”。公元9世纪时,帝国首都巴格达以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私人藏书也成为时尚。被译成阿拉伯语的著作中·希腊语著作占据首位。数百部古叙利亚语、波斯语、梵语和希伯来语经典著作,也在百年翻译运动中得以保留和传承。

伴随着阿拉伯对欧洲地区(今西班牙、葡萄牙一带)的征服,以及大规模的商业渗透,在11世纪时,译自阿拉伯的医学典籍和按照阿拉伯模式建立的医院已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出现;12世纪上半叶,西欧内陆开始引入以《古兰经》为代表的阿拉伯文化。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学者们争相从西班牙获取古希腊和古罗马典籍的阿拉伯文译本,并和原著一样视如珍宝。许多在西方已经散侠和被忽略的文化经典因此重返西方,包括阿拉伯人撰写的希腊典籍注释本。12世纪时,西西里的科学术语转而采用阿拉伯语。

——摘编自陈宇《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拔斯王朝时期阿拉伯文化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化对西欧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特点。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碰撞下,近代中国围绕着时代主题,先进的中国人相继从多个层面积极地回应西方。出于自我救赎的迫切需要,西方思想的接受者们并没有一味地盲从某种思想,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寻求这些思想与中国问题的契合点,要求这些思想能够“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

——摘编自宋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和苏联在古已爆发的一场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19615月卡斯特罗宣布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后,苏联加紧改善同古巴的美系,从政治、外交和经济上给古巴以支持。I9628月,美国从侦察机拍照的空中片上看到了古巴开始安装苏联的防空导弹,也看到了运载地对地导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古巴建设的导弹基地可以击中西半球的大多数城市,构成了“对所有美洲国家的和平与安全的明显威胁”。于是美国立即采取措施,海军、空军部队对古巴的领空领海进行了封锁。要求苏联放弃世界霸权计划,从古巴撤走导弹。苏联政府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强烈抗议美图侵略古巴和别国的行径,坚决谴责这些行动并阻止美国政府发动热核战争”。……在美国颈大文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10月,苏联政府下令拆除进攻性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

——据《古巴导弹危机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决国家间军事危机的有效方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初年,李鸿章率领淮军入苏南,比较西洋利器与中国枪炮之后,在一封信.中说到:“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个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于是而有“商战”一说。

——两则材料均出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主张,并列举一个洋务派为此创办的代表性企业。
(2)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民用工业创办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其创办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1-06-1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贵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