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4-03-02更新 | 172次组卷 | 11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遂为永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23-24高三上·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战国后期,为统一货币重量,三晋使用刻着“市平”的圜钱,充当检验货币重量的“法钱”或砝码;而同一时期的秦国,在货币流通上则呈现“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的现象。这一不同反映了秦国(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C.放松对经济的管理D.在集权体制上较为落后
2023-12-26更新 | 484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试卷
4 . 1948年4月,在一次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发展B.扩大并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023-11-24更新 | 30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达标测试B卷
5 . 下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该画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  )

   

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
2023-08-28更新 | 183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必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学者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2023-07-19更新 | 1021次组卷 | 37卷引用:期末卷(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在1500年以前,地区贸易的货物主要是奢侈品,如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到18世纪后期,这种数量有限的奢侈品贸易已经发展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宗贸易了。这一变化说明(     
A.国际间劳动分工更加细致B.西方世界的优势逐步形成
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D.地区向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运动,把抗日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民族英雄之母马老太太”等用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 抗日根据地的这些举措(     
A.扩大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C.大大提高了群众民族意识D.意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
2023-03-08更新 | 44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于传统儒家的“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六类行为。清代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以蠲恤制度为中心,依托于田赋制度、关税制度、漕运制度和仓储制度等诸多制度。其中,漕运和仓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奏报制度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清代对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国家干预粮食市场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制,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远影响。

——摘编自胡鹏、魏明孔《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尽管粮食(作为商品)也自由流通了一段时间,但总体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的是紧缺管控政策。1953年,国家出台《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粮食执行统购统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不足情况下的分配问题,以保障城乡居民人人有饭吃,以及工业生产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粮食定量供应的紧缺管控政策,尤其粮票,可以说是紧缺管控政策的核心与灵魂。19558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开始全面进入社会。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材料三   2001年后,国家先后在8个省份进行粮食收购工作与销售放开试点工作,后又于2004年宣布在全国放开,由市场来决定粮食价格。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在消费端具有很强的刚性,但其生产端受到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所以在中国放开农业市场后,为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及其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先后针对水稻、小麦等粮食品种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摘编自罗荃《新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内在逻辑与改革战略取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6年,张之洞上奏称:“整军御侮,将才为先,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固由其全国上下无一不兵之人,而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今欲仿照德制训练劲旅,非广设学堂,实力教练,不足以造就将才。”张之洞的这一奏章(     
A.致使军事主权殖民地化B.促进了西学知识广泛传播
C.推动洋务运动转向民用D.有助于清末的军事近代化
2022-11-20更新 | 179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