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6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结合官员的任期,按照官制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官员的品行、绩效进行考核,分出等次。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考核内容,是确保权责一致、循名责实的考核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比如,对高级官员和中低级官员、京官和外官的考核内容分层分类进行。在考核内容上既重视常规性考核又加强特殊性考核,有利于对官僚集团形成普遍约束力并突出管理的重点。在考核过程中,加入监察权对考核权进行制约和监督,比如秦汉时期设有御史在考核中进行监督。考核结果贵在使用,考核后的赏罚兑现与否,关系到整个考核制度。唐代考核的结果与官职联系起来;明代三年一考,九年考满,最终的考核结果还要看工作岗位的性质,以及任职期间有无过失。

——摘编自齐瑞《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及功效》

材料二   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也开始实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发展变化的背景。
2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采用《齐民要术》的生产经验
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进程表,这(     
时间体系简介
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金银是唯一的信用担保
1918—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恢复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
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
1973——1976年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取款权等
A.增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B.表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已丧失
C.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D.导致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4 . 晋朝有一位叫李忽的女子,因发觉自己的父亲谋反,便杀了父亲,断狱者并不认为其大义灭亲,而是认为其“无人子之道”“伤风污俗”,于是处以极刑。断狱者的做法(     
A.体现出晋朝断狱具有随意性B.促进儒家思想法治化
C.维护了父为子纲的道德规范D.有违社会主流价值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A.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B.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文学创作
C.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D.隐含了作者对英德矛盾的担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科举制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从而在社会阶层间出现等级中的升降、贵贱间的对流,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材料主要阐述了科举制(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增强了社会的阶层流动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7 . 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     
A.推动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B.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更趋扩大。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工业发达的过程,也是扩大国外市场的过程。他们通过不平等贸易,实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掠夺,一个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形成。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9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民族交融、国家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1)根据史料一,概括清朝在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1920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周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载《新青年》

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
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如此,人类社会岂不是要倒塌吗?我所以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责重。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载《新青年》

——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秋收起义中,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找落脚点。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并选择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广大贫苦农民分得土地,从各方面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本书编写组编著)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不同时期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0年其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变化,简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探索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