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政府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政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政府对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摘编自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1953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摘自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摘自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购统销”政策的认识。
2022-11-19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西方政治社会中已经分化出了专门的司法机构,如雅典出现的阿留帕克、埃非特法院、11人法院、迫埃德特法院和40人法院等。在雅典,掌握国家政权的九个执政官的任职资格、任职期间的行为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审查,执政官也必须向陪审法庭述职,雅典的法庭还具有对立法权的制约功能。

——摘编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例》

材料二早在中世纪英国国王加冕的誓词中,就有国王要承诺遵守和维持王国民众所选择的法律和正当习惯的规定,查理一世即位时的加冕词也宣称:国王“同意遵守并维护王国现有的法律和正当习俗”。“光荣革命”后,法律取得了高于王权的地位。17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议会借助革命和复辟王朝的政治妥协确立了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争取的权力和地位。18世纪以来,英国司法制度逐步朝着近代转型的方向迈进。

——摘编自部政达《近代早期英国司法转型研究(1485—17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社会司法发展的特征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社会司法进步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与近代英国司法发展的历史启示。
4 . 教育是立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基本实现了普及教育。与此同时,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到19世纪70年代末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德国发展近代教育的措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2-07-06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认识。
6 . 国歌是代表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歌曲,极大地提振了民族精神和激发了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曾对我国音乐发达很早、却一直没有国歌表示遗憾“盖吾国古时,不以国视国,而以天下视国。……于是吾国人之思想及学说,几若吾国外无他国焉。……所以,自唐禹以来,中国几至于无国号、无国徽、无国旗、无国歌”。

——摘编自《世界各国国歌译意及原文》

材料二:1920年,中华民国国务会议确定重新谱曲的《卿云歌》(歌词从《尚书·大传》中截取)为正式国歌,并于192171日正式施行。歌词如下:“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这首国歌引来众多的批评与质疑: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过于“中正平和”了;吴研因在1919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萧友梅作为一个“名士”,对选用《卿云歌》作国歌同样不以为然,“因为这首歌词头两句的意思,太不明了……把他念出来给小孩女仆听听,他们实在莫名其妙。”

——摘编自《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前,《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号角;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向诞生《《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时人对《卿云歌》所持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勇军进行曲》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国歌及其演变历程的认识。
7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王朝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二:下图为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空喊着民族主义,其理论也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套民族理论体系,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由于内战、抗日战争等原因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国民政府在某种程度地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但其阶级本性又在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理论发展等过程中最终背弃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最终连同自身走向灭亡,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开疆拓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严重缺陷的表现,并谈谈正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2-03-25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使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

——摘编自《剑桥插图医学史》等

材料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地时间22日告诫,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会马上结束。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经在全球造成近260万人感染,超过18万人死亡,疫情已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向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呼吁,对待当前疫情要有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只有遏制病毒传播才能拯救生命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各国要加强团结,共享经验、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资源,共同努力保持供应链畅通,并为需要帮助的国家提供最大程度支持。

——《参考消息网》2020423日报道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近现代疫病蔓延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疫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抗击疫情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8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10 .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近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摘编自牟钟鉴《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观点并简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学说对封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儒学成为文化革命对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3)结合现实,谈谈弘扬儒家传统文化在当今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