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其办公室和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德文的音译)。据此判断,该会主要研究方向是(     
A.西方民主政治B.马克思主义学说C.近代自然科学D.白话文与新文学
2 . 1928年6月,中央在一封指示信中,对根据地“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这封信最有可能写给(     
A.广州国民政府B.敌后抗日根据地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陕甘宁边区政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A.印刷术的进步B.造纸术的发明C.指南针的应用D.科举制的废除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5 . 朱熹,南宋人,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加以注解,明朝政府以朱熹的注为依据,以此来选拔知识分子。下列对朱熹和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仁”,因此要努力达到仁者境界
B.朱熹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曾经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
C.理学的修养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D.程朱理学逐渐衰弱后,渐渐兴起了陆王心学,促进了儒学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宋代,开始出现纸币,坊市制崩溃,夜市、民间借贷、赊买、水运、草市、市镇等更加普遍。这表明当时(     
A.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B.城市经济功能有所上升
C.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D.商业交易成本有所下降
7 . 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宁静而安定的小农社会秩序已被打破,农民弃耕从商的事很常见,如南宋初,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客户没有田产,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口尤难记”,连户口登记都出现困难。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任何人都可以流入,商人、佣工、流民,如建康府曾为“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宋代社会因其显著的开放属性与商业属性,而呈现出远远强于前代的流动性与活力。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

材料三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

——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商鞅变法中“重功利而轻伦理”的政治措施,并分析“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从社会关系和基层治理角度,分析宋代呈现出“远远强于前代的流动性与活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乡规民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封建时代加强基层治理的主要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     
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B.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秩序D.导致了朝贡贸易体制崩溃
2023-06-13更新 | 109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巴黎公社成立后,宣布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废除常备军和警察,解散军事法庭、封闭法院;公社还通过了政教分离的法令,查封或征用了一些教堂。这些举措(     
A.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B.凸显了政权的阶级属性
C.意图号召工农迅速起义D.维护了劳动者的经济权益
10 . 唐高宗永淳年间,关中一斗米售价高达三百钱,皇帝出幸东都洛阳,扈从之士中不免有人途中饿死;中宗景龙年间,运输山东、江淮谷物至京师,挽车的牛死者十之八九,朝臣按照惯例,又请中宗到洛阳就食,中宗便发脾气,不愿当逐粮天子。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米价波动影响社会的稳定B.交通运输关系王朝兴衰
C.北宋都城较唐东移的原因D.关中地区经济一直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