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普遍认为,甘薯是由东南沿海地区经湖广传入四川的。雍正十一年(1733年),首次出现了四川种植甘薯的记载。乾隆时期,川西平原上的德阳、罗江、成都等地的地方志中都出现了甘薯的记载,且认为此物“或生食,或熟食,或磨为粉,味甘适口,老少皆宜”。在川东地区江津、黔江等地,甘薯也因地方官的大力提倡,广泛种植;川南有来自福建、广东移民首种甘薯,其一家一年收获几百上千斤,即使遇到饥年也能安然度过,使本地人很为羡慕。

到了近代,甘薯种植几乎遍及全川。据四川劝业道署统计,清末全川142个厅州县中,有甘薯种植记载的就有127个,全川共载甘薯605万亩,总产量3950.6万担。据1910年三月劝业会的调查显示,在成都的外来农业陈列出的产品中,就有18个地区陈列了当地出产的品质优良的甘薯,有白红苕、红皮红苕、红心红苕、牛奶红苕等品种。民国时期,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四川地区进行了甘薯品种、栽培和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从国外引进一些良种和实生苗进行鉴定。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出版了甘薯增产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及时总结和推广增产的经验。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良种的推广、栽培技术的个性,甘薯的亩产量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加速,甘薯作为多功能用途原料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品种和新科技也不断引进,四川地区甘薯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据张茜《甘薯在四川的传播及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甘薯在四川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四川甘薯种植的特点,并指出建国后又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甘薯在四川的种植为例,说明农作物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品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食品安全自古以来也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治理问题。

材料一   《礼记王制第五》记载了周代有关食品安全保障的规范:“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这一规定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据《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也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以故杀法”。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宋代政府颁布法令让商人们组成“行会”,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同时在法律上继承唐律的规定,对腐败变质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

——摘编自李建军、史玉丁《食品安全规范的历史及其伦理思考》

材料二   186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食品法,起因是德国人弗雷德里克阿卡姆对伦敦出售的许多面包进行了化学分析,并在1820年出版《食品掺假以及监测方法》一书,指出在面包中使用明双漂白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任命化学家查尔斯M威斯利尔在新成立的农业部任职,开始分析食品、肥料、杀虫剂和其他农产品的化学成分。1906年,美国“社会丑事揭发派”作家厄普顿辛克莱根据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厂的生活体验写成纪实小说《丛林》,向公众揭示了美国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黑幕。据说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读后深受触动,随后就推动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并因此创立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简称FDA),负责对美国境内所有人食用的食品和药品进行安全评估。

——摘编自李建军、史玉丁《食品安全规范的历史及其伦理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管理相比,近代西方食品安全管理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封建官僚绅士,一方面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另一方面将这种思想付诸实施。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摘编自徐晓军《浅谈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材料二: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并派遣幼童到欧美留学,开近代教育之先河。其勇于实践与创新,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为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贵兰《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对洋务运动影响的看法。
2024-02-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材料一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元老院制定了《行省法》,在征服地区设立行省,并向每个行省委派总督1人、副总督3人和财务官1人,委托他们代表元老院进行统治。总督通常由却任的执政官担任,在行省内拥有生杀予夺的全权,罗马对其监督很小。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称为“行中书省”。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

级别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组织各府、县学官面向本府、县招考各省学政面向本省秀才招考礼部面向全国招考皇帝或钦差主考
录取称谓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考试内容儒家经典、时政策论、政府律令、皇帝训示
人才流向秀才有办私塾的教学资质;举人、贡士可充任官府幕僚;进士可入翰林院或直接任官

——据张小华《东西方典型政治制度的演变》整理

材料三 制宪是治国理政中最重要的“顶层设计”。1787年前,美国中央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且与各州在铸币、外交、防务等方面存在权力争执。各州之间在管理界线、商贸拄来、国会席位分配等问题上互不相让。南方与北方的两种经济形态也矛盾重重。有鉴于此,“制宪者们”经数月争吵辩论,为美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顶层设计”。

——摘编自何成刚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罗马与中国元代行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科考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并简析其意义。
2021-09-02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战乱将西藏旧有的统治秩序冲毁了,各地方势力之间相互攻伐,属民不时起来造反,社会动荡不安。至元十六年(1279年)朝廷对西南包括西藏地区发布诏书:“官不失职,民不失业”,或“各从其俗,无失常业”。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推行土司制度,设置了一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的管理机构。元朝设置中央政权中的四大机构之一的宣政院直接统辖藏族地区,藏族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大权都归宣政院掌握,体现了政教合一的特点,宣政院的职能相当于一个行省机构,故未置行省,只是称“宣政院辖地”。宣政院之下,元朝在藏族地区先后设置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简称吐蕃宣慰司,而辖境内都有藏族的部落,其酋长则充当府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等土官。元朝在吐蕃宣慰司下又划分了13个万户,万户府主要是依教派和其他地方势力的占地范围和属民分布来划分的,并任命地方僧俗首领为万户。

——摘编自李干《元代西藏(吐蕃)土司制度探析》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实施。1960年底,西藏逐渐建立了乡、区、县(包括县级区)和专区(市)等各级人民政权。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34264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66.7%,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70.2%。西藏自治区成立至今,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就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改变落后面貌作为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西藏城镇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交通和通信发展很快,各族人民充分分享着现代化的各种发展成果。

——摘编自冯智《西藏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西藏地区治理的背景及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相比元代有何改进,并分析新中国对西藏地区治理的意义。
2024-01-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缓慢增长甚至停滞不前,社会保障制度步入严重的财务困境,而人口老龄化的威胁则使得财政对养老金的负担日渐加重,一场针对退休制度的改革在英国展开。英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按照固定费率缴费的国家基本养老金构成的公共养老金系统,其二为收入相关联的第二国家养老金。到2005年,基本养老金和国民第二养老金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延迟至70岁领取,并且在个人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中,实行高度灵活的退休年龄。从20054月开始,其国家基本养老金和国家第二养老金可一直延迟至70岁领取,每延迟5星期,养老金就会增长1%;弹性收入调整,与退休年龄弹性调整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弹性退休机制的主体,既有利于形成精算上的平衡,缓解政府养老系统的财务压力,同时也可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劳动者延迟退休,从而提高老年劳动者参与率,抑制提前退休。

摘编自林熙《西方国家弹性退休制度慨览》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我国退休年龄政策最初定于20世纪50年代并沿用至今。今天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劳动力结构变化,诸多因素均成为影响退休政策的可视变量。同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减轻养老金压力,增加劳动力产出,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为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延迟退休政策应作为新时代政策改革发展的先驱标杆,引导社会各界对新时代社会政策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认知,发挥社会政策的导向治理作用。我国因人口基数大,保障待遇因地域、行业有多重差异,延迟退休政策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因地制宜。在政策覆盖上,坚持分类推进,注重缩小不同行业阶层在延迟退休年龄后的社会福利差距,秉承社会公平的福利观,缓和行业阶层的利益矛盾,保障企业的集体权益和劳动者的个体获益相统一。

——摘编自杨良初、李桂平、卢娜娜《延迟退休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延迟退休制度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识。
2024-01-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退休,古代称为致仕。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即所谓的“养老”,老是指70岁以上的人。秦汉时期;官吏可以因病乞退、告老还乡的致仕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官员退休纳入令典。“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 除年龄条件外,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退休的重要条件。“年虽少, 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此外,还有侍亲养老的规定,即至亲亲属中有年80岁以上及有重病在身者,可享受“侍丁”的待遇,即离职养亲,称为“归侍”或“终养”。明清是官员退休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时期,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举凡退休条件、待遇,以及安置与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

——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与思考》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办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作,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1951 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退休福利制度陆续出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退休制度在运行中已经开始了渐进的变化和改革。1983 年,《国务院关 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部分高级专家、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根据本人条件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1到5岁甚至10岁。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规定,符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都应当退休,公务员满足提前退休三个条件之一:(1)工作年限满30年; (2) 工作年限满2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少于5年; (3) 符合提前退休其他规定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摘编自王进《中国弹性退休制度改革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建立的退休制度并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
2023-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英国的文官文化水准不高的情况不同,德国(普鲁士)早在18世纪就形成了把有才能的人征募为政府官员的传统,而且把学历当作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重要标准。在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国王,1740~1786年在位)时期,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考核谋求公职者。应征者必须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并要通过2~3次考试。在德国统一后,受普鲁士传统影响,帝国形成了偏重接受那些受过法学教育和训练的人为高级文官的传统。据统计,1895年,113名枢密顾问中有30人是法学博士。当时,帝国司法部中约一半官员,外交部和内政部约1/3官员,财政部、海军部和铁路部约1/4官员是法学博士。

材料二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民主党人及其子女被绝对排斥在高级文官阶层之外。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子女也很少能争取到高级文官职位。高额的受教育费用剥夺了下层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1887~1890年,在普鲁士大学生中,工人的儿子不到千分之一。许多有关文官问题的文件都强调,应征者在整个四年试用期间,既不领取任何报酬,也不会被许诺最终获得任命。1899年,一大臣职位出现空缺,霍亨洛熙宰相写道:“当看到只有很少人适合担任这一职位时真令人害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高级文官状况试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德国高级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德国高级文官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